农业扶贫项目创新形式凸显效益 | |
一个樱桃园富了两个村 |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1-05-18 09:07 | |
宁海新闻网讯“5月10日开园以来,采摘游客超过5000人次,门票和樱桃销售收入超过25万元。”昨天,在梅大樱桃观光园,负责管理工作的县科协正局级调研员鲍明铭高兴地对记者说。更高兴的还是梅林街道梅北村和深甽大洋村的村民们,因为这个樱桃园是他们两个村共同投资的,好收成意味着两个村的集体经济有了好来源。 一个樱桃园富裕了两个村庄,这个故事还要从三年前说起。大洋村临近新昌和奉化,山高路远,地理位置制约了经济发展,村级经济基础相当薄弱。2009年,宁波市科协作为扶贫单位联系大洋村。根据大洋村地理位置、村情、民情,结合以前帮扶工作的经验,市科协党组在征求农业专家的意见后,决定通过发展高效农业项目,集中发展集体经济,由市科协负责请农业专家给予技术指导,同时发挥科协职能优势,动员和组织科技力量努力提高大洋村村民的农业实用技术水平。制定好脱贫致富工作思路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项目,成了市科协和大洋村干部思考的问题。当时市科协派驻大洋村的农村指导员童勤国请来了浙江大学农技专家张放教授商量,两人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樱桃采摘是目前受市场欢迎的农业项目,浙江大学也有这方面的技术优势。他们相信樱桃园能够带动村庄富裕起来,但是当两人进行田间调查后,发现大洋村的气候土壤并不适合种植樱桃。 “这么好的农业项目,不做的话太可惜,能不能到适合种植樱桃的其他村庄租借土地进行开发?”童勤国马上回宁波与市科协党组进行商量,试图采取新的方式来落实这个项目,并联系到了宁海县科协。当时,县科协作为县级扶贫单位联系梅林街道梅北村。与大洋村相比较,梅北村紧靠甬临线,交通方便,来往人流较多,区域优势明显,而且有着土地资源,气候也适宜种植樱桃。两家单位商量后,决定开创一种新的扶贫模式,跳出以往“一对一”帮扶,采取“村村结对”模式发展观光农业,发挥资助项目的最大效益。 确定好思路后,市科协和县科协一起召集深甽镇、梅林街道以及大洋村和梅北村干部进行协商,最后统一思想,明确步骤:一是创建大洋-梅北村樱桃种植兼观光农业基地,以两村经济合作社为基础,成立大洋-梅北村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独立核算、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保证集体财产、租用土地等经营性、资源性、非经营性资产均为合作社全体成员所拥有;二是宁波市科协提供栽培与管理技术,由宁波市科协负责提供优质樱桃树苗,请农技专家到田头指导樱桃树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并建立长期技术指导关系;三是市科协和县科协提供启动资金支持,在两村村民尚未入股情况下,这些经费能基本满足合作社启动经费所需。 2009年,以两个村庄名字命名的宁海县梅大樱桃观光园从浙江农科院引进杂交樱桃5000株,按绿色水果标准进行培育与管理。根据规划,整个观光园占地100亩,首期开发60亩。樱桃好吃难管理,梅北樱桃园能够种植成功,不得不提一下县科协的鲍明铭同志。为了做好这个扶贫项目,鲍明铭花了大量精力,全身心地扑在樱桃园里,每天来得比樱桃园的管理人员还早,他还找到了农技专家叶伟建来当技术指导员,攻克了许多樱桃种植难题,确保了樱桃种植成功。 樱桃种植成功,不仅填补了宁海樱桃种植的技术空白,还给两个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今年是樱桃上市的第一年,只有30亩可供游客采摘。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投产面积的增加,如果经营到位,樱桃园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可以为两个村庄带来几十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鲍明铭说。 (文/王银宁图/李江林) |
|
录入: 童燕萍 责任编辑: 黄浓珍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