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映朝霞 余热更生辉 |
———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杨启炉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1-05-27 00:25 |
事事忧心谋妥善解决 2003年炎夏,正是“非典”肆虐之时。记挂学生安全的杨启炉骑单车、搭公交,来回奔波在一所所学校间,了解情况,商量对策。 “杨老,这么高的气温,您这么大的年纪,怎能吃得消?”当来到宁海中学时,校领导看他浑身是汗,颇为动容。但不为外人所知的是,杨老的胃曾动手术切除了五分之三。他这么日夜奔波,完全是一股精神力量在支撑! 时常念叨着杨老的,还有山区里的那群学生。一次,杨启炉到双峰调研,午饭时间特地到学校看望学生,发现他们自带的饭菜十分简单,不是咸菜就是咸笋,而且一吃就是一周。 “怪不得这里的孩子都这么瘦小啊!”看得他十分心痛。回到县城,他顾不上回家,直接找人求援。第二天,他重返双峰把5000元钱送到当地领导手里,用作改善学生伙食的启动资金。之后,他还陆续从县教育局、财政局落实营养餐资金2万余元。从此,山区的学生们每天可以免费吃上热腾腾的营养餐,那一碗碗榨菜蛋花汤、肉骨头黄豆汤伴着他们茁壮成长。 到关工委后,他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先后担任县实验小学、跃龙中学、柔石中学的校外辅导员,与很多青少年成了“忘年交”。在抗日战争胜利、红军长征胜利、宁海解放等纪念日之时,他总是主动联系学校,走上讲台。那厚厚的一摞摞报告材料,是他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成果,每一页的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他对青少年真挚的爱。16年来,他先后做过150余场次报告,听过他报告的师生达20余万人次。 分内事管好,分外事理好。从岔路上金的县委、县政府诞生地纪念碑亭,到前童福泉山的铁流碑亭,再到山洋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8个新建基地,杨启炉磨嘴皮,奔脚头,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从集资、规划到建造的每一个环节工作,不辞辛劳筹集经费近30万元,给我县青少年们建起了一个又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
录入: 黄浓珍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