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政策扶持发力 显现质量效率优势 |
民间投资接棒“稳增长”大任(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③)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9-15 11:25 |
赵鹏飞 当前,在外部需求低迷、消费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适度增速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激活民间投资活力,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稳增长中来。专家认为,进一步撬动民间投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是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目标的关键。 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发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5.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充满活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36条”)。2010年5月,国务院再次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为确保“新36条”得到落实,破解社会反映强烈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国务院各部委在2012年7月前抓紧制定了42个实施细则,鼓励民间投资。 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间投资的发展。同时,民间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展,行业分布结构更趋合理。有资料显示,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采掘业(除石油天然气)和生活类服务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随着“新36条”和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落实,民间投资逐渐在公用事业、电信、金融等行业开疆拓土。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民间投资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公共设施、教育、卫生等垄断行业和公共事业领域中的增长速度很快,显著高于同期行业平均增速。 民间投资显示效率优势 宏观经济调控的经验表明,稳增长不能走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推动的“老路”。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刘志铭认为,强有力的政府公共投资虽然短期内见效快,但可能存在低效率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容易引发若干行业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可能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 民间投资的启动有利于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构筑经济增长良性循环的基础。刘志铭说,民间投资是一种自主性投资,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会带来对其他企业产品的需求,有利于驱动增长,提升消费。民间投资增加意味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专家认为,民间投资不仅能够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中长期经济增长质量和潜力。启动民间投资,打破行业垄断,能够强化市场竞争,提高一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经营效率,有效增加产品供给。此外,解除对民营资本投资于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限制,不仅有助于改变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增长。 靠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民间资本必须得到释放,而且要通过新一轮的改革来完成。”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民间资本助推稳增长的同时,要在投资审批、土地、外贸等方面获得公平待遇,改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真正让民营企业有利可图。 许多民营企业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有些领域民企是无法与国企竞争的,即便有竞争也是在不公平条件下进行的。全国工商联曾对民间投资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专门调研,归纳出了阻碍民间投资发展的四方面问题:一是行业准入存在不少障碍;二是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民间投资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需要不断改进,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专家表示,当前,要想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稳增长中来,关键是要加快改革,用改革来增强和保障投资者的信心和利益。 这些改革措施应包括,推进机构改革,改变一些部门政企不分的现状;清除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在某些领域对民间资本进入设置的障碍,保障民企与国企在竞争合作中的平等权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创新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的形式,通过对竞争性领域国有资产的证券化处置推动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缩减融资审批的中间环节,降低融资成本。另外,民企也要增强自身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主动积累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苦练内功、提高实力。 |
责编: 赵维华 稿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