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 |
——访“全国长期推广农牧渔业技术荣誉证书”获得者朱瑞骏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9-28 09:20 |
●王方 徐炳文 坐拥书城的朱瑞骏
浙江省第25个老人节将临之际,记者走访了老干部朱瑞骏。 老朱今年79岁了,身材高大,作风迅猛,不少人以为他是当兵出身,却不料他是新中国第一代中专生,农艺师。老朱一生待过8个单位,但长期在县农业局当领导,曾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长期推广农牧渔业技术荣誉证书”。 他的工作经历,恰好与新中国历史重合,有的宛如平常一段歌,有的是弥足珍贵的史料,有的还富有传奇色彩,容记者慢慢道来—— 风口浪尖之勇 朱瑞骏是金华人,和他的妻子汤窈婵是同乡,两人的家仅隔着8里路;两人又是同学,1950年秋同时考取金华农业技术学校。1955年毕业,老朱分配在象山县农林局,汤窈婵则分在余杭县农林局,老朱搞种子,汤窈婵搞植保,可称志同道合。1957年9月,两人在杭州结婚。至今,两人感情笃深,老朱还像年轻时一样,叫汤窈婵“小汤”。七老八十了还称“小汤”,亲热中着实有点搞笑。 朱瑞骏、汤窈婵1959年合影
老朱在工作上是员猛将。他告诉记者:所有的大灾和得罪人、难装的事,我都冲在第一线——这也是“性格决定命运”呵! 1956年8月1日,“8·1”台灾袭来,象山死了3000多人。那时,作为象山农林局干部的朱瑞骏,被分在南田岛抗台。南田岛是个大岛,但四周都是海,地势又低平,台风袭来,风力可达12级以上,躲都没处躲。老朱曾亲眼看见许多干部、群众被潮水冲走,尸首都没处捞。这一场大灾,象山农林局的干部职工殉职达三分之一以上!尽管当时的“抗台”和现在的“避灾”理念不同,但解放初党员干部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精神,值得大书特书。 1971年6月2日,宁海紫溪洞口庙水库垮坝,璜溪口死了188人,冲毁农田838亩。时任宁海农林局副局长的朱瑞骏带领工作组下乡,抓生产自救。从夏天到冬天,整整半年时间,除了回城拿过几次换洗衣服,老朱扎根灾区,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直到形势好转。 1974年8月19日,宁海遭受13号台风和“天文潮”袭击,潮位之高为历史罕见,东部乡镇倒塘338处,淹没农田11.8万亩。又是老朱,带了25个人到苔芳村,保卫“卫东塘”。是日,老朱他们离卫东塘还有不少路,就看见守塘的村民陆陆续续跑了回来,并劝老朱也不要过去了,“潮水太大了!”老朱一身是胆,和同事一起把逃跑的人拦了回来,并指挥村民把堆在路边的水泥电杆扛上大坝,用电杆压住塘岸,哪里有险情就在哪里加压水泥杆。终于保住了卫东塘。事后,有关专家来察看,连称“奇迹”! 最难忘的一次,当属“7·30”洪灾。1988年7月30日夜1时许,时任黄坛区区长的朱瑞骏,接到“发大水啦”的警报,马上起床,想赶往黄坛。但其时城区四周的20多个村全部进水,一片汪洋,哪里还有什么路。好个老朱,走山路,从坑龙王村一直走到水车,刚好是清晨5时。眼前的情形惨不忍睹,整个村庄都泡在水里,只见屋顶上爬着人,树杈上坐着人,连电线杆上也扒着人。老朱经历的水灾多了,但此时此景,坚强的他也忍不住落泪了。他发出了一道指令:全区干部分成三路,首先指挥救人!一路到黄坛、辛岭,一路到白峤、雪坡,一路到水车…… 水车是重灾区,第二天时任省长的沈祖伦来慰问,朱瑞骏向省长直言:灶头倒了,米甏淹了,水井污染了,请帮灾民解决3天的吃饭问题;3天以后,我们自力更生! 几车面包运到了水车。当时正下着雨,面包分配到各村,但村干部没去担。老朱就下了命令:“谁担去谁吃,吃饱了干活;还有剩的,分配给其他人!”一下子,面包被担走了,干活的人也有了。 竹排扎起来了,七八条尸体被捞上来掩埋;供销社的仓库被打开了,电筒、电池,火柴、蜡烛,饼干、方便面……各村都发下去了。这时,仓库保管员急急找到老朱:“区长、区长,这么多东西拿去了,我账怎么做?”老朱倒干脆:我出条子给你!非常时期,特殊处理。 老朱在水车蹲了1个月,把灾后自救指挥得有条不紊。事后,他被评为县抢险救灾模范。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