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记忆装裱成美丽画卷 |
——走进力洋镇海头村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4-12 08:07 |
“哎哟,这黑人的手掌像蒲扇那样,还跟我握手呢。”说起去年外国人参观海头村老房子的场景,80岁的海头村村民陈荷莲至今仍很兴奋。“这些外国人很滑稽的,看到我们在打麻将,也坐过来,跟我们一起打牌,哈哈。”说着陈荷莲又是一阵大笑。 而今,走在海头村,村口是粉刷一新的白墙青瓦,村内流水潺潺,锦鲤在湖中游玩嬉戏。曾经破败的老房子,早已布置得妥妥当当:雕花工具、箍桶匠工具、篾匠工具、木工工具,这些曾经手艺人吃饭的工具,而今已退出生产的大舞台,在陈列馆继续述说着曾经的故事;各式鱼篓、渔网、船锚,见证着海头村这个曾经靠海吃饭的村庄,而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老房子还保留了5幢,村里除了对房子的瓦片进行了翻修,其他的基本保持原样。老房子里陈列的东西都是村民主动拿过来的。”海头村党支部书记庄允肖说。75岁的朱胡凤老人,得知村里要将以前的“老东西”收起来展览时,她便将红木橱、瓜子桶、狮子桶等结婚时的嫁妆全部拿到村里来。“这些都是我姆妈的嫁妆,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我出嫁的时候,姆妈又将这些作为嫁妆送给我。”朱胡凤说。这些宝贝老人家以前从不轻易示人,她不知道拒绝了多少拨前来收购的人。“收古董的人不管出多高的价格,我都舍不得卖。不过,看到这几年我们村子变得这么好,我心里高兴。一听说村里要收集这些‘老东西’就马上都拿出来了。”朱胡凤老人说。现在海头村集中的这一片老房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海头村记忆馆,收藏的不但是老一辈人生产作业的记忆,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和解读。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将建与留做到有机统一一直是困扰不少地方的难题。海头村村委会主任傅光兴告诉记者,2010年,海头村向新农村建设大踏步迈进的时候,也是想当然地以为只要将原先的老房子全部拆除重建,这就是新农村。一次,县委副书记、县长褚银良在视察中发现了海头村成片的老房子,马上要求村里要对老房子进行保留和保护,同时还请十里红妆博物馆馆长何晓道前来指导。经过专家们的论证和指导,海头村记忆馆慢慢成形,这也成了海头村的一大亮点。“现在一到节假日来这里拍照、参观的人很多,甚至还引起了中央等上级媒体的关注。”庄允肖说。 行走在海头村,记者看到那些青壮年们个个行色匆匆,他们或是到园区的企业上班,或是到家门口的来料加工点去干活,亦或去自家承包的橘地、海塘劳作,生活的每一天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充实而精彩的;而在记忆馆,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打着小牌,听着越剧,述说着仿佛发生在昨天的故事,悠长而又深远,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暖得直抵心头,幸福来得那么真实而又恍若梦境。 (记者潘旭婷通讯员董昌维)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赵维华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