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感觉,触手可及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6-05 08:34 |
赵燕 参加1994年高考 那是一段有梦有目标的日子,那是一段坚信付出就会有收获的日子。 1994年7月,我参加高考。想起那段往事,其实根本不用想,因为那段经历虽然事过境迁,但依然触手可及:你想或不想,它都在那里,有悲有喜。 高考,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那是一场全家总动员的战争。高考前一天,母亲就从镇上赶到县城,问都没问我,就帮我订了小城里最好的宾馆——县府招待所,用她的话说,睡好,才能考好。母亲把我安顿好后,又赶到她认识的乡亲家里,借用炉灶,亲自做我的一日三餐。我让她不要这么兴师动众,母亲却说,你一紧张,什么饭都吃不下,给你做点可口的,能吃几口算几口。结果证明母亲的确英明,如果不是她帮我熬了三天的绿豆汤,可能那三天我真会滴水不进。由此可见,高考对我来说,是多么压力山大。 6日晚,早早入睡,却惊醒几次,都是梦到在考历史,试卷发下来,才发现世界史没有复习过,怎么办、怎么办……醒来发现是梦,松了一口气,继续睡。然后在梦中继续考历史,这次是中国古代史没有复习……反反复复。历史让我如此紧张,我归结为历史老师是我们班主任的缘故,他对我们过于严厉。平时午休时间,都会板着一张脸来教室巡视:时间多宝贵,看谁敢睡午觉?对于早上5点钟就起,晚上12点才睡的我们来说,多睡一会儿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可惜即便他如此严厉,我历史成绩依然处于中等水平,幸亏数学帮我扭转了局面,让我在每次测试时都能稳居班级前五,有一次还超常发挥,争了个第一,从此,荣升晋级为班主任眼中的一级爱徒,成为他高度关注的对象之一。正是在他的严密监控下,我回家的次数从每两周一次,减为一个月一次。用班主任的话说:家就在那里,又不会跑,但分数会跑。再说,如果考上大学,离家千里,你还能想回就回? 7月7日,终于张着血盆大口如约而至,第一天考语文、英语,正常发挥。第二天,轮到我的强项数学,从填空到选择题,一路做下来比较顺利。接下来的大题,却碰到拦路虎,一道立体几何题,让我脑子出现短路状态。当时瞬间石化,幸亏我并没有在这道题上纠缠太久,而是绕道接着往下做。做完再回来,还是找不到解题的头绪,好吧,先检查,再回来做,还是不会。当时,我咬着自己的手,狠狠地咬,希望能打通脑子的短路状态,还是不行。这道12分的立体几何题,我最终还是没做出来。而这也成了我学生生涯中最大的耻辱,因为全班同学都知道,平时的测试中几乎没有什么立体几何题能难倒我,而我偏偏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发挥失常。而最让我捶胸顿足的是,一出考场的门,我立刻就想到,只要划一条辅助线,一切都迎刃而解。 但庆幸的是,在大局面前,我没有受数学失利的太多影响,接下来的考试,基本正常发挥。 9日晚,当一切已成定局,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在学校的操场上坐了一夜。我知道,由于数学的失常,想上重点有点悬(那时是按重点、本科、专科分类的,不像现在是(一本、二本、三本),我给自己估了475分,根据这个分数,第一志愿填了北师大,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又改为陕西师大,怕滑档,连重点也上不了。最终的分数下来,比重点线高了18分。 如今,19年过去了,但每年这个时节,高考还是如约在梦中袭来。醒后,总会暗自庆幸,庆幸已熬过了那个朝5晚12的高三,庆幸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在强项中失手,以致现在看到立体几何题,心里还是有一道伤疤,让我无法释怀。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