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高温天,那些街头流浪者还好吗?
——救助行动小组“夏季送清凉”侧记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8-14 08:44

  宁海新闻网讯 持续高温,街头流浪乞讨人员面临着生活与生存两大考验。8月6日晚,县救助管理站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积极开展街头救助,向流浪乞讨人员分发矿泉水、食物和避暑药品,劝导需要帮助的流浪乞讨者进站避暑,为他们送去高温天里的一丝清凉。

  主动开展街头救助

  “入夏以来,工作人员每天开车在城区大街小巷转,看有没有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这阵子持续高温,流浪人员容易中暑,车上专门备了矿泉水、风油精等防暑物品,遇到流浪乞讨人员就发一些。”出发前,县救助管理站站长仇斌华告诉记者,为应对近期持续高温天气,县救助管理站已经全面做好防暑降温物资储备,同时加大街头主动救助工作的力度,对城区流浪乞讨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及时送定点医院救治,确保街头流浪人员的生命安全。县救助管理站这次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夏季送清凉”街头救助活动,主要是为跃龙、桃源两个街道的街头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提供救助保护服务。

  记者看到,在仇斌华的手上,拿着一张特殊的线路表,从桃源南路、徐霞客大道、兴海路再到人民大道,几乎覆盖了城区较为繁华热闹的主要区域。“救助线路也不是固定的,但这些地方人流量大,是流浪乞讨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几乎每次都会去。”仇斌华说,高温炎热,一些流浪乞讨人员躲到了一些阴凉的角落,夜晚在路面上很难看到,这也给劝导救助带来了一定困难。

  晚上7时,救助行动小组出发了。根据救助站人员的经验,桃源南路是流浪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但这次,从中山中路转到桃源南路出头,无论是商店门口,影都的巷弄,还是南门的桥洞,这些以往流浪人员较为喜欢驻足的地方,都没有收获。“我们经常走上街头寻访流浪乞讨人员,所以如今街头的乞讨人员并不多了。”寻访一圈,也没见流浪乞讨人员的踪迹,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议论了起来,“冬天那些避风处应该不会有人的,现在天热,流浪乞讨人员很可能选择凉快的地方呆着。”

  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这一路,救助行动小组走走停停,留意马路两侧。到了人员密集的热闹场所,就下来走街串巷,问人打探,找寻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7时35分,车子在徐霞客大道的东侧路口停了下来。

  一下车,工作人员并没有立即走进夜排档,而是从车上搬下了矿泉水、饼干等物品。“如果碰到流浪乞讨人员,我们会劝导他们进站接受救助,倘若他们不愿意,也可以先拿着这些物品解渴充饥。”听到工作人员这么一说,记者也赶紧走上前去,帮忙搬运物品。刚走进夜排档门口,工作人员便发现了一位正坐在地上乞讨的老妇人。老人衣着破旧,头发花白,除了一根拐杖,别无他物。

  “老人家,您好!”工作人员轻轻同老人打招呼,“您是哪里人啊?”“安徽。”“您愿不愿意去救助站啊?我们送您回去。”“我不想走,我在这有住的地方。”记者了解到,老人今年78岁,女儿也在宁海打工。一旁还有个胡子一大把的老大伯,“我今年74岁了,是跟着她一起来宁海的,也呆了两三年了。”两位安徽老乡结伴在宁海,白天出来捡废品,晚上乞讨。收下救助物资后,两位老人表示以后不出来乞讨了,随后便骑着三轮车回出租屋了。

  “现在救助也讲求自愿原则。如果不愿意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就直接发给他们需要的物资来帮助他们。”仇斌华告诉记者,一部分流浪人员,把乞讨或者拾荒看作自己的职业,如果不让他们“开张”,他们会不高兴。因此,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只能尽量劝说他们到救助站里避一避暑,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或者身患疾病的。

  今晚不再无瓦遮头

  一头乱发,胡子拉碴,穿一件橙色工装衬衫,外面又套件夹克衫,长裤被挽到膝盖,脚上还穿着一双脏得已经看不出颜色的保暖鞋,侧躺在路边。虽然路口夜风习习,但这身装扮让人看着就觉得热。晚上9时25分,救助行动小组在兴宁南路和外环路的交叉路口,发现了这样一个流浪人员。在他的身边有一个塑料袋子,里面全是空矿泉水瓶和纸盒。“他在这过夜有三四天了,周围人看着都觉得很可怜。”住在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县救助站工作人员应六能走上前,叫醒了他,并试着和他交流:“你是哪里人?多大了?”那男子坐起来后,头也不抬,也不答话。“你家在哪?想不想回家?”应六能耐心地询问,还把撕好口子的一袋饼干塞到他手里。那人接过饼干,默默吃了起来。看到他浑身脏样,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又拿出全新的衣服和鞋子,并帮他换好。随后,他们又安排车辆把他送往临时救助点安置。

  送走了这一个,救助行动小组继续上路,“人民大道得走一遍看看。”果不其然,在跃龙派出所旁西侧空地,花坛里竟住着2个流浪汉。由于夜晚灯光幽暗,若不细心查找,很难发现这些隐匿在花坛里的身影。有个光头男子只穿一条裤衩,全身裹着一块红布条。记者上前一看,这不是过年前救助过的老面孔嘛。一问果然就是35岁的魏姓青年。当时,救助站给他买了车票,送他回家,没想到又跑回来了。据他自述,他是21岁从湖北到宁海,也打过几年小工,最近两年已经不工作。问姓名籍贯和经历,他都对答如流。可一说到为什么选择不工作而流浪,他却含糊其辞。

  另一边的花坛里,住着一个上了年纪的瘦骨嶙峋的老人。听闻救助人员要送他去有吃有住的地方,他高兴地拿出整包的中华烟分了起来,随后又赶忙收拾起东西来。在他的大包小包里,记者看到,除了锅碗瓢盆,还自带了盐、味精和辣酱。

  “今年我们的高温救助服务是零门槛的。这意味着,不论前来求助的人是重复救助过的还是恶意骗票的,我们都会收容,并且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返乡车票。”仇斌华告诉记者,和往年送清凉活动不同的是,今年救助流浪人员的力度更大。

  当记者离开时,已是深夜11时,救助行动小组仍在为安顿这些流浪人员而奔波着。(记者水玲玲 实习生陈露)

录入: 张绍强   责任编辑: 赵维华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文峰论坛最新帖子
文峰论坛最热帖子
  新闻推荐:
·8月,大学新生引发消费热潮
·热浪太强 “水”也疯狂
·“妇字号”创业基地让妇女共同致富
·出口泰国食品须关注添加剂指标
·宁海自行车市场悄悄变脸
·文广新闻出版局开展“我们的价值...
·224名新教师接受师德教育
·我县工业用地结构调整工作平稳有...
·园丁社区假日课堂丰富多彩
·首个农机驾驶培训班开班
  图片推荐:
黄坛高山蔬菜种植户奋力抗旱
慰问老战士 倾听革命史
园丁社区假日课堂丰富多彩
小伙伴们,这个“七夕”咋过的?
8月,大学新生引发消费热潮
“妇字号”创业基地让妇女共同致富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