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的“一号工程”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5-16 14:04 |
最近,“县里有个一号工程”的说法在浙江省宁海县的乡镇干部中流传,说的是宁海县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县所有乡镇街道的污水治理,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一起成为宁海的两张亮丽名片。 因地制宜,多举措治污 一块平整的田地上种植着绿油油的美人蕉和矮蒲苇,田地旁的小溪涧里,小螃蟹忙碌地从一块石头钻进另一块石头。如果没有标识牌提醒,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是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终端。 在宁海县胡陈乡东山村,家家户户屋外都有一根根白色塑胶管,深蓝色的小牌子上标注着“雨水管”、“庭院接户口”、“厨房接户口”、“卫生间接户口”等。 这是东山村农村生活污水的接户收集管。日常的生活污水通过埋设的地下管道网络统一纳入滴滤池,通过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然后进入人工湿地,经水生植物吸收,进一步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宁海县农办工作人员章家雄说:“我们根据村庄人口、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合适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避免一刀切。” 据他介绍,在中心镇区及大管网沿线区域村庄,以统一纳管为主,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偏远乡镇镇区,也采取统一纳管,污水经管网收集到达污水处理站;在人口分散的偏远山区,以接户纳管为主,挨家挨户污水收集后,通过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进行处理。 而在临近的永和村党支部书记王素芬眼中,光有污水处理终端还不够,河道清理也是治污的重要一环。 “以前,生活污水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有的还向河道乱扔垃圾。”王素芬说,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永和村组织党员、发动群众进行河道清理,每周都有6名党员带头清扫。配套的道路硬化建设还为河道修建起了堤防。 如今,一泓清水绕村而过。一丛丛青草,一棵棵柳树成了河岸的新主人。两名好奇的孩童跟在王素芬身后嬉戏。“小孩子以前都不过来玩的,怕臭”,王素芬说,“现在水变清了,绿化做好了,大家都爱来这里溜达。” 治污倒逼产业升级 “治污不光是环保的事情,也是倒逼宁海经济转型升级的推手。”前童镇负责人说。 农村的水环境污染,生活污水只是一小部分,工业污染占有更大比重。改革开放以来,宁海的乡镇企业大多是小而散,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为主要特征,污染严重,治污必先治理这些企业。 前童镇的工业支柱产业是压铸厂,废水排放对水质有一定影响。镇里在2013年启动压铸厂改造升级工作,并计划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压铸厂统一迁入,并引进一批“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企业。 与此同时,西店镇关停了8家污染严重的氧化企业,进行设备提升改造,重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我们不是不让企业搞发展”,西店镇负责人解释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停留在粗放模式上,要通过转型升级赢得更多发展空间,解决环境问题。” 治污行动开展以来,宁海按照省市统一规划,“关停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对电镀、造纸、化工等重污染行业进行整治提升。黄坛区域铸钢企业关闭17家,升级改造4家;凫溪流域关闭小造纸企业8家,铝氧化4家;长洋村废铝加工业全部强制断电,46家废铝加工点集体熄火…… 一长串名单的背后,是宁海县整治污水的决心。而对76岁的童全灿老人来说,他更关心这串名单带来的实际效果。 站在前童镇前溪桥,童全灿对着桥下奔流不息的白溪水感叹,“我小时候都能捧着溪水直接喝,八九十年代镇里建起了工厂,这水慢慢就变坏了。”去年的工厂改造让他看到了改变,“现在的水质比前些年好了很多。喝惯了白溪水,可不能让它再坏掉!” 从2014年4月1日起,宁海县大幅度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其中,水污染物中除五类重金属因子(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外的因子排污费,由每一污染当量0.70元调整为1.40元,提高一倍。 “种种迹象表明,水污染防治倒逼宁海工业生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模式正在形成。”当地党委负责人说。 守住青山绿水,造福每个百姓 “治水应该是全民行动,民生工程,治好了造福每个百姓。”前童镇干部李鹏飞这样评价他所理解的“五水共治”工程。 2013年年底,浙江省启动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行动。宁海县根据自身实际,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清水治污”、“治水强基”等计划落实“五水共治”。“治污”成为宁海“五水共治”的首要内容。 前童的治污工作进展顺利。前期的工业改造改善了水环境,老百姓看在眼里。等到镇里发动村民清理垃圾河时,很多人都参与进来。 如今经济发展稳定,政府财政收入较有保障,一般的民生工程都不提倡捐款,但是此次“五水共治”却发动了乡镇企事业单位捐款。李鹏飞自己也捐了300元,“发动捐款是为了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试想你捐了款,还会随便往河里扔垃圾吗?” 在李鹏飞看来,宁海是那么迷人,“我热爱这片土地,毕业之后没有去其他地方工作的想法,我去过很多城市,依然认为我们宁海最好”。为了守住这片青山绿水,他愿意竭尽全力。 |
责编: 叶杭 稿源: 中国青年报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