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名人轶事 正文
     高级检索
 
朱熹文章现宁海
陈彬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3月23日 09:10:22

  前些日子,整理历年弃存资料的时候,使我兴奋不已的是看到了宋·朱熹为陈氏宗谱写的一篇序言。我连忙丢下手头工作,迫不及待地细读起来。

  文章的基本内容

  

  全文计452字,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一是宗谱的起始。宗谱始自于宗法,而宗法“昉(起始)于诸侯别子(诸侯之庶子)”。从夏殷以来,自古亦然。以周朝来说,其分封诸侯的根据就是宗法。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宗法逐渐衰退,以至消失殆尽。所幸周官世系尚存,昭穆可明,亲疏可辨,远近尚纪。这就是宗谱的起始。

  二是陈姓的起源。陈氏源于妫姓侯国。阏父是帝舜的后裔,在周朝担任陶正之职。周武王仰仗他的陶器,把大女儿太姬下嫁给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国。后人就以国为氏。

  三是陈姓历史上的名人。他认为最著名的非东汉太邱长陈寔一家不可。“其名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寔。其子元芳、季芳,世称二雄,凤毛麟角,岂虚语哉。元芳子群美,才懿行历,仕魏帝,清节驰声传”;其次是陈霸先“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其三是江州义门陈氏的“伯宣称海内文宗,泰公为教子,令范天下己任”;其四是古灵先生为“著作之奇才”,“所赋梅诗,徽宗有见晚之叹”,“翰墨文章为中兴大臣之冠”;其五是宋·陈康伯,“协赞大义,称社稷之勋臣。非鲁公、文正公、康伯欤?”

  陈伯宣有文史之才,陈泰撰《五祖碑铭》,镌石立于江州义门陈氏广堂。

  古灵先生,姓陈名襄(1017~1080),字述古,宋代福建侯官人,学者称之为古灵先生。进士及第,仁宗、神宗时期名臣,为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

  陈康伯(1097-1165),字长卿,信州弋阳人。宋高宗称他为“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的抗金宰相。赠太师,谥文恭,后改谥为文正。

  四是讲宗谱的重要性。“千流万派,总归一源;叶茂枝繁,不离一本”;“但人情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经流远,视若途人”。

  五是希望后人“能追念前由,无忘厥祖,披图按籍,孝思勃生,则勉旃不怠,庶光前业后。”

  文章如浩荡大江,汹涌奔腾,一气呵成,直泻千里;文章似巍峨高山,豪然耸立,气势磅礴,雄视四方;文章引典有据,遣词精准,厚古薄今,层次分明。

  反复研读,其味无穷,用心细品,其意深远。若非大家手笔,岂能有如此的大气,这样的豪气!

  文章来自《岵岫岭南陈氏家谱》,题目是《仙居陈氏家谱序》,紧接其后的是“朱熹”两字。

  一看就知道,是现代文章的格式。古代文章,尤其是宗谱序言,其署名往往放在最后,姓名前加上一长串官爵。文章的结尾没有书明撰写的时间。

  我也曾怀疑文章的真伪。当我在电脑上键入文中的一些关键词之后,出现在屏幕上的都是与之有关的文字,更多的是全文。无论是引用的章节,还是全文,文字完全相同。显而易见,文章是真的,也确是朱熹所写的。

  朱熹皤滩岭南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梅庵,谥文,人称朱文公,江西婺源人。五岁随父亲侨寓福建建州。

  朱熹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十九岁(绍兴十八年)登进士第,历高、孝、光、宁四朝,官历泉州同安主簿、南康知军、江南西路茶盐常平提举、浙东常平提举、直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朱熹不愧为中国教育大家。他亲手创建了寒泉精舍、武夷精舍、白鹿洞书院;去到武夷堂、金溪崇正、岳麓、湛卢、鹅湖、考亭、鹿门、古田溪山、樊川等书院讲学。据后人统计,他先后创建书院4所,修复书院3所、去过20余所书院讲学,为7所书院撰记、题诗,为6所书院题词、题额,总计达40余所书院与他有关。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教育分成“小学”(8-15岁)和“大学”(15岁以上)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总结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等六条“朱子读书法”。

  朱熹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经潜心研究,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成了程·朱学派的创始人。

  程·朱理学的核心是“理”,或称“道”,或称“太极”,主张天下万物因“理”而生,“太极”即“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更趋完备。

  既然文章的题目是《仙居陈氏家谱序》,又出现在《岵岫岭南陈氏家谱》里,那么,仙居陈氏与岭南陈氏一定有着分割不开的亲系。

  从岭南家谱中得知,仙居陈氏指的是仙居皤滩陈氏。

  据台州仙居皤滩陈氏简谱记载,皤滩陈氏承东汉太邱长陈寔一脉,是南北朝陈霸先、陈谈先之后裔。在历史上,皤滩陈氏人才辈出,宋朝就出过22位文、武进士(文17,武5),包括武状元陈正大。

  《宁海县地名志》载:“南宋理宗甲寅年(1254)陈启乾自仙居皤滩迁此”。

  明·成化乙巳年,宁海县令范翰所撰的《岵岫岭南陈氏家谱序》云:“陈氏祖伯六府君世居仙邑皤滩,其二世祖庚乙自宋理宗宝祐甲寅间,来于宁邑古峰之下,治产结庐而世代家焉。”

  清·道光丁亥年的谱序云:“岭南陈氏,始迁祖讳启乾,号庚乙府君,世居仙邑皤滩”。哦,“启乾”、“庚乙”仅讳、号区别,实为同一人。

  皤滩陈氏和岭南陈氏同出一脉,同为南陈朝之后裔。

  朱熹为谁写此谱序

  

  经查阅,全国不少陈氏,甚至于其他姓氏的家谱都有此序言,但所具的时间和署名的头衔各不相同。

  《陈氏历代名谱名序选粹及本谱序文》:“南宋·淳熙十四年岁次丁未嘉平之吉赐进士翰林院直秘阁修撰兼崇政殿说书新安朱熹题于白鹿洞(丁未年1187年)”;

  福建梅溪陈氏的《陈氏家谱旧序》:“宋朱熹晦庵先生撰”;

  江州义门陈氏宗谱中也有此序言,说是“题于白鹿洞”;

  钦州那蒙竹山《陈何九公家谱》:“本文作于大宋淳熙年”;

  不知名家谱:“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朱熹”;

  甘肃会宁万氏家谱:“宋·元庆四年仲春月之吉新安紫阳氏朱熹敬撰”。

  尽管是同一篇谱序,但所具时间和署名头衔的方式各不相同,且内中漏洞百出。

  “题于白鹿洞”,情理不通。谱序是为宗谱写的,只记载在宗谱里,岂有题刻于公共场所之理。即使题刻在公共场所里,也是慕其大名,借其名望,从其他地方抄来,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声望而已。

  “旧序”。“旧“从何来,实在是说不清,道不明。既然是署名,应该是撰写者自己署名,岂有自己称自己为“先生”?

  “本文作于大宋淳熙年”。“本文作于”显然是现代人手笔;“大宋淳熙年”,连年份都不详,能相信是真的吗?

  “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朱熹是南宋人,岂有南宋人称当朝为“南宋”之理,谅朱熹也没有这个胆量敢称“南宋”。“1199年”明显是现代加上去的。但不应该这么加,应该加上括号。

  《岵岫岭南陈氏家谱》里写的是“仙居陈氏家谱序”,至少写明了序言的来源。

  我没有读过仙居皤滩陈氏的宗谱,也不知朱熹写这一篇序言的具体时间,以及如何署名的。但我还是认为这一篇序言是朱熹为皤滩陈氏写的可能性最大。

  朱熹对台州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他的一生中,曾三次到过台州,严格地说,三次驻足黄岩。

  第一次是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夏,年仅22岁,时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的朱熹奉母命,专程到黄岩西乡灵石寺,拜访隐居在黄岩种药的太常少卿谢伋。

  第二次是在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春,因受朝臣倾轧,被排挤出京,任“提举天台山崇道观”。朱熹在黄岩游历委羽山、瑞岩寺,受江北翠屏山下杜曲樊川书院山长杜烨、杜知仁邀请,执教书院。

  第三次是淳熙九年(1182)八月至淳熙十年(1183)十一月,提举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巡视台州,开展赈灾工作,时间长达一年零五个月。

  朱熹三次逗留黄岩的时间至少有好几年,且他早已名声在外,黄岩和仙居又是毗邻,跨出一脚,就到了邻县。如若彼时皤滩陈氏恭请朱熹为他们写篇谱序,想必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有了朱熹的执教,樊川书院名声大振,为台州培养了不少人才,先后14人成了他的得意弟子,仙居的吴梅卿就是其中之一。

  吴梅卿,字清叔,号谦斋。嘉定十七年(1215)进士,仕至忠州(今四川)文学(相当于文化局长)。著有《经说语录》。

  若皤滩陈氏请吴梅卿从中斡旋,请朱熹写一篇谱序也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从整篇谱序中,除了陈霸先以外,所列的陈氏历代名人都是有德有才的文人。皤滩陈氏又是霸先、谈先的后人。朱熹写了陈霸先这位戎战一生的皇帝,其目的就是为了突显皤滩陈氏先人的显贵门第。

  从众多史料分析,朱熹的这篇陈氏族谱序应该是应皤滩陈氏所请,于宋淳熙年间,执教于樊川书院时撰写的。

  像朱熙这样大文豪的文章出现在宁海的宗谱里是少有的,至少在宁海陈氏宗谱里是唯一的。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初春护肝正当时
·住建局:设有城市慢行系统 照明设...
·几多艰辛几许甘甜
·民警上门为高龄老人办身份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青少年方言讲故事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启动
·我县再增2个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城管义工助力城区环境整治
·吃百家宴过“龙头节”
  图片推荐:
我县加强森林防火灭火训练
我县首次采用高枝锯修剪行道树
桃花朵朵开 香约胡陈来
几多艰辛几许甘甜
青少年方言讲故事
把春天种在鸟巢里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