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皓父子情系梁皇山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8月28日 08:44:37 |
葛云高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中进士,作为新科进士初授官宁海主簿,政和四年因县令未到任,代县令。他体察民情,关心疾苦。据县志记载,当时全县人口31660户,63566人。洪皓上书朝廷,为总户数15%的4800户贫苦百姓减免税赋。同时,他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宁海百姓感恩洪皓,在梁皇寺前建生祠祭祀。 洪皓在宁海任职时候,县衙花圃荷、竹、桃皆生连理之瑞,遂建堂名曰“三瑞堂”。巧的是,其夫人相继在宁海生下适、遵、迈三个儿子,后均为南宋名人,时称“鄱阳英气钟三秀”。 公元1127年4月,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和皇族、官吏二三千人,满载着掠去的财物回到北方。徽、钦二帝被带到会守府参拜金主,父亲被封为昏德公,儿子被封为重昏侯,这是有意耻辱,昏君却也是事实。这便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 公元1127年5月,赵构即位,这就是宋高宗。这个偏安的南宋王朝,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 南宋建炎三年(1129)5月,高宗准备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今江苏南京),以避金兵锋芒。洪皓不顾位卑言轻,上书谏阻。他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因此为高宗赏识。高宗特意召见他,擢升其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 金王以为人才难得,许愿以官。洪皓执节不从,被扣在金国。在金期间,洪皓受尽磨难与屈辱,但他不忘爱国爱乡。 洪皓在金国,知道了金主废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又徙二帝于五国城。这地方离金国京城有千里,是荒野之地。洪皓秘密遣人奏书,向南宋朝廷求援,以桃李粟面等,接济二帝于五国城,可见他的忠君守节。 再说秦桧,当初与徽、钦二帝一道被俘去金国。秦桧妻王氏,色娇美而多智,与金佣相通。于是金佣与金主说:将秦桧遣回南宋,使为内奸。秦桧与王氏始得回宋。秦桧回到南宋后,说是他杀了金国的监护人后,夺舟归来。高宗听后,很高兴,对大臣们说:“秦桧忠朴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喜得二帝母后消息,又喜得一佳士也。”于是,秦桧得到高宗的重用,成为丞相。 公元1140年,金人撕毁了墨迹未干的金宋两国和议,大举进犯南宋。宋兵各路大军同仇敌忾,屡挫敌锋。这时候,洪皓在金国,秘密派人送书南宋,说金军将士见到岳家军,没有一个不害怕的,他们中间流传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要求高宗重用岳飞。然而,赵构正向金国求和,视岳飞为障碍。在这个节骨眼上,金兀术密信秦桧,信中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岳飞不死,我们就不放心。一定想法子把他杀掉。”秦桧接到信后,就对岳飞下了毒手。 洪皓身在金国心在宋,真是一位爱国之士。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毛泽东的赞扬,将其比作“凌寒之梅”。 洪皓的长子洪适,南宋金石学家、诗人,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封魏国公。绍兴十二年(1142),洪适以丞相身份到宁海拜谒梁皇山“洪忠宣公祠”,缅怀父亲一生的经历,感慨万千,作七绝《洪忠宣公祠》一首: 生还未列麒麟画,旧德犹怀鸾凤楼。 共问翰林今孰似,凛然看宇染尘溜。 洪皓次子洪遵,累官至翰林承旨,位同宰相,是著名的钱币学家,对医学也有研究。著有《泉志》、《洪氏集验方》等。 洪皓三子洪迈,南宋文学家。绍兴十五年(1145)中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 洪迈学识渊博,一生著述繁富,据《四库全书》所载,有《野处类稿》2卷、《史记法语》8卷、《经子法语》24卷,还有最为著名的《容斋随笔》74卷。 《容斋随笔》是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且经常阅读的一部书。据有关资料载,毛泽东在黄土高原上的延安马列研究院发现洪迈撰写的《容斋随笔》,随即要来随身携带。无论在京还是去外地视察都会带着,以便空闲时翻阅,其中不少文章均被圈点。逄先知说,主席最后阅读的一部书是《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逝世前一天。当天5时59分,在医生抢救时,还叫秘书读给他听,读了7分钟。9月9日便辞世了,成为古今中外书林中的一件奇事。 有道是天下名山因名人而显,天下名人因名山而扬。可想当年,梁皇山是怎样一个花香鸟语、书诵经鸣的风雅之地啊。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