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重阳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0月19日 09:11:30 |
缑乡的重阳祭 城南连头山下的跃龙街道元峰村赵家山自然村,每年重阳节都比除夕还热闹。 “这九月九,是祭拜田头公、田头婆的日子,各家各户祈祷来年有个好收成。”一提起重阳节的习俗,村民章兆元大伯向记者兴冲冲说道。这传统在赵家山村代代延续,村里的老人们都知晓这一天的传统过节方式,但对于起源并不知晓。 章兆元介绍,重阳这些天,村里会非常重视,九月初九早上会捣白麻糍,他的家里会捣三臼,近三十斤的麻糍。这些麻糍所用的糯米早在一周前就准备好,而且是陈米;但曾经家里不太富足的人家,就会在一周前去田里割一把还未完全成熟的稻子,碾米做备用。等到重阳头天,也就是九月初八,精心洗好陈糯米准备第二天捣麻糍用,而早前有时糯米不足还会掺杂些粳米。 重阳节的糯米麻糍 而到了重阳当天捣麻糍的时候,各家的男人们就抓紧了时间捣糯米,一般三臼麻糍得捣上两个小时。而一大早出门去城里集市买菜的女人们,此时也开始准备祭祀的酒菜。很多时候,几户人家的麻糍会放在一起捣,特别是这家的捣好,邻居家就借着尚有余温的石臼赶紧倒腾,往往一个上午这家的石臼一直空不下来的。 待到麻糍完成后,村民们就开始准备祭拜。大多人家会先去自家田里带一株连根的稻谷回来,割去稻秆,剩下带有新鲜的泥土的稻株。 祭拜时间会集中在晚饭前的一两个小时。此时天尚未暗下来,邀请来家中相聚的亲戚朋友也未全部到场。各家会在道地里摆上凳椅,在上面架上大米背(米筛),再将做好的九碗丰盛菜肴和白麻糍放在米背上,并在朝家门外的菜前放下三杯酒。之前田里割来的稻株就放在米背边的地面上。 跃龙街道赵家山村重阳祭拜的模拟案台 祭拜时,当家人会带领全家朝家门口方向叩拜,在米背上点放蜡烛,烧些千张,放几个鞭炮,共同祈求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而祭拜完后,大家整理好道地,就开始准备吃晚饭了。这天,赵家山村的村民都会热情地叫上亲朋好友来吃晚饭,聚在一起聊聊今年的收成,聊聊近来的家常。晚饭后,村民就会将早上捣好的麻糍分送给亲戚们带回,分享丰收时节的欢乐。 村里还会在重阳期间请戏班来唱大戏,从初八就开始,连续唱五天。 村里喜欢研究村史的章东初大伯告诉记者,赵家山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村中也一直保留着祖训,这过重阳节的习俗或许就是当年流传下来的。除了赵家山村,临近该村的马婆园自然村也有类似的重阳习俗。 说起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季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在我县一些地区,还保留着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 据岔路镇湖头村村民葛民曹介绍,镇里的祥里村、花堂村,曾延续着隆重过重阳节的风俗,不仅要在宗庙中祭祀,还会在当天捣糯米麻糍。 重阳节前一天村里的家家户户准备好糯米,男人们做劳力捣糯米麻糍,女人们做豆腐、煮肉,准备过重阳节。重阳节当天一大清早,各家各户主妇准备好重阳福礼,全家人净手后,到本村的宗庙里进行祭拜祖先的仪式。当天,同一宗族的人们都会聚在宗庙里,现场可谓十分热闹。祭品摆满案桌,香烟袅袅,鞭炮阵阵,由道士和尚念经做法事,大家祈求年景更好,家人平安。从宗庙里回来后,各家就会将准备好的糯米麻糍、豆腐等过节食物分份放在竹篮里,叫自家的孩子分送到亲戚家,称送重阳。下午空闲时间,村民会出门瞧瞧地头,登上高处看看田野的丰收景象。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