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情感频道 > 至爱亲情 正文
     高级检索
 
我们的过去和孩子的现在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7月01日 09:19:11

  王小飞

  昨日,与一帮好友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各自的童年。都是七十年代生人,并且职业都是教师,生活经历也就难免相似。在那个师范提前招录的年代,我们这些人可以说是跳跃“农门”的一个典型群体——每个人家境都不是十分宽裕,社会关系更是无从说起。读师范不仅能免费,并且还包分配。关键在于,中师毕业又可以提早工作,为家里父母分担沉重的生活压力。所以,我们这一批或许可以有更为广阔生活空间的群体从此走上了神圣的讲坛,在自己还稚气未脱的年代,又担负起了教育下一代的光荣使命。若不是家境困难,自己也许就根本不会走上讲坛,这是很多普师人共同的心声。

  都到了不惑年纪,但是,每个人对自己的童年生活还是记忆犹新。

  有人打过猪草,养过兔子;有人陪母亲壮胆,半夜去过山岗掰过玉米;有人至今为稻田电动机的高压线心有余悸;有人为打小饭比姐姐烧得好而自豪,也为姐姐小小年纪就端着超越自己体重的一大桶衣服去冰冷的溪边而感慨万千。各人活儿各不相同,但是所受的苦难却是如出一辙。我至今还记得,母亲在农忙期间日日凌晨的“哄骗”——听妈话,今天打好稻谷,明天肯定休息。但是,这又怎么可能呢?自己农忙结束,还有曾经帮助过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家还刚刚开始呢。有个女同学的父亲教书,母亲是个裁缝,在当时也算小康人家。父亲颇有经济头脑,曾经办过冰棍厂。虽然最后亏损了,但是,她小时候各色的冰棍吃饱。这种美事在我们是想也不敢想的。

  那时的我们是清苦的,父母也并不是不怜惜我们,只是,在生计面前,我们的童年注定要失去一些乐趣,过早地“品味”生活的艰辛。我时常拿自己的个儿开玩笑,如果,我那时吃得好些,累人的活儿少些,也许,我现在长得就不会如此“精致”。

  以前生活苦了些,但是有盼头,尤其是在双抢结束。通常,父母在随后的一星期绝不会让你干活,至少不让你干重活,因为,在双抢的半个来月时间,我们的战斗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至于以后的拔草、浇水之类的活儿,在我看来,这是父母对我们的一种“施舍”,毕竟没有“上山落海”式的高强度。

  直至现在,我还始终保持着农作的习惯,见着土地和庄稼感到异常亲切。因为没有了生计的压力,现在的农作更是一种享受。儿子是从来不会凑上来与我“分享”这劳动的乐趣的。不像我们幼时,父亲有事没事总叫我们去地里。现在想想,父亲那时其实更需要的是一种陪伴。农闲时刻,看着父母在田间地头挥汗劳作,深切体会到他们的艰辛。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比现在很多父母的说教更为有力、有效。

  有时,我也想用这种方式来影响儿子,让儿子一起参与到劳作中来,但都被父母阻止——这小孩子能做啥?还是你自己多做点吧!

  这话是不是你听着也特别耳熟?让自己孩子闲着(当然,他们也没有闲着,只是忙于跳比我们以前还高的“龙门”罢了),让自己一刻不停地转着。这是不是现在很多家庭的生活状况?说到此,朋友纷纷诉说着为了照顾子女而经历的那些“血泪史”。更为可气的是,孩子们还不领情,甚至还要与你对着干,这满腹的委屈简直比窦娥还冤。

  听着听着,我就麻木了。合着你们孩子现在什么都不会干,难道,你们小时候就那么“全能”?你所能干的,你的孩子真不会干吗?那是你们太娇宠孩子了!

  说完,我还正为自己这颇有哲理的话暗自得意呢,殊不料,被他们一顿猛批——你说你不爱自己的儿子?那你怎么整天为儿子长个操心?为啥请假去看儿子街舞表演,乒乓球比赛?为啥为他的成绩操心?为啥……也许是我表达观点的方式不对,以至于把原本在同一个战壕里苦难的“战友”一下子变成了“敌人”。我就纳了闷了,在他们看来,自己那时吃苦是正常的,现在的孩子可别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因为,现在条件好了呀!

  这样的争论对我已经很“客气”了,我也见怪不怪了。侄子是第一个接受我教育的最亲的人,每每当我提出要他帮我做些事时,母亲就和我急,有好几次还燃起了战火——铺盖一卷,带侄子回老房子去住。奇怪的是,我的这些同伴,这些同为老师的朋友,怎么也和我母亲一样,那么喜欢自己做事,而认为他们的孩子却什么都不会做呢?

  隔代教育难免如此,但是,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也持如此观点,这就不由得让我感到费解。

  我从不否认我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所理解的爱,与你们所给予他们的爱好像有所不同。对于现在的物质条件改善,只要你想,哪怕你是乞丐,你也能让孩子“得宠”。俗话说,爱是天性,尤其是对人类这样的高级动物,但是,如果仅以爱的名义去简单的爱孩子,那么,我们就有愧于人类这样伟大的爱了。我敢说,我们的父母比我们懂得如何去爱一个孩子,这种深沉的爱是藏在心里,而不是刻意地显露在外。曾经和一个同学的母亲闲聊,她说起自己的小女儿现在肩上还有一个肿包,那是小时候一次重担压迫所致。老人家现在说起这事还心存愧疚。

  的确,爱孩子,不仅仅给予他优厚的物质条件,有时候,苦难教育更是一种爱的体现。当然,所谓苦难并不是去刻意地“营造”,简单来说,就是小学时候能“烧饭”,中学毕业能“炒菜”,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可是,这看似在我们小时并不起眼的事在现在孩子眼里却成了“高不可攀”。我们的确为孩子做了很多,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举个例子,我们常常困惑,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那么难教,难于管理。说到青春期,我脑子里又不由得冒出一个问题——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有青春期?我好像是没有,在那个连温饱都无暇顾及的年代,谁还有“叛逆”的力气。所以,现在优厚的生活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助长了孩子的叛逆性格。更为要命的是,很多父母“孵化式”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向往独立的叛逆期期间,非常“完美”就将孩子在人生的关键转折期——由家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很好地压制住了。

  我想,我是爱孩子的,甚至比他们爱得更深。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爱自必不可少,但也不是全天候、无死角式的爱。这不是爱,这反而是一种负担。如果是你,你喜欢一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围着你转吗?俗话说,三岁看八十,我不想让他在长大后,还在接受社会对他本应该在小时候就该接受的教育。你说现在十来岁的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懂。那你对你自己懂事的年纪为什么会界定得如此年幼呢?难道你是天才吗?

  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之道,教育亦如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现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随着《虎妈猫爸》的播出,国人又将教育的风向从赏识教育、快乐教育转到了另一面。他们觉察到,以前的这些教育并不能给孩子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是虎狼式的教育更能锻炼孩子,其实,我们又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我们的过去和孩子的现在,父母对孩子的爱始终如一,只是给予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当付出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对孩子来说,你给予少了,反倒是一种“伤害”。正因如此,你才如此劳累。你的如此付出,并不能真正换来孩子的轻松和未来的坦途。

  让我们对孩子的爱来得更“艺术化”一点,让我们活得更轻松一点。我们现在的孩子并不比过去的我们差。相信他们吧!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非法“六合彩”覆灭记
·解答义务教育段城区学校招生有关...
·丰收毕业季
·鲜花表敬意“红书”传薪火
·践行“两学一做”用担当诠释誓言
·不动产登记延时服务获群众“点赞”
·质监权力再下放 “家门口”就能办理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全面开展
·第四届安全生产隐患辨识大赛圆满...
·做村史文化的忠实记录者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