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雁苍山 > 文林诗海 正文
     高级检索
 
白溪,从小镇流过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7月11日 09:50:50

  三默

  日前,朋友给我看一首描写白溪的诗,“白溪之水天上来,潇潇洒洒奔东海,犹似白绢轻飘舞,一路风景一路歌。”我不懂诗,但却能感觉到有诗的韵味。

  诚然,如若与大江大河相比,白溪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溪。但在宁海县境内,它却位于青溪、洋溪、凫溪等五大水系之首。从天台山与天姥山的崇山峻岭中积蓄起足够的能量后,便一路奔流而下,循着逶迤的天台山南脉山麓,跨田畈,穿村镇,往东蜿蜒而去,直至叫水车港头的地方,汇入滔滔东海,全长五十余公里。

  白溪,请千万别误解为一条白白流淌的溪,它恰恰以一种母亲的无私博大的胸怀,流经之处,无不尽情地哺育、滋养着人们。可不,当它依傍着从我们这个千年小镇流过,既供人们以日常饮用、洗濯,也为农田提供灌溉。就因为这生命之源,从而使小镇人得以繁衍生息,繁荣兴旺。

  尤值一提的是明代年间的先祖童濠公。当年,他率领族人,开渠道,筑拦水坝,历尽艰辛,终从五里之外的白溪上游引水入村庄,并按照八卦原理设计水渠,使其在村里环绕成网,几乎家家门前都有淙淙流水,形成了独特的“小桥流水”、“清流映带”的水文化景观;而为了感念童濠公的引水功绩,也为庆祝引水工程的巨大成果,人们便以鼓亭、抬阁等形式进行集会巡游,并逐渐演变为前童闻名遐迩的元宵行会,也因此使小镇赢得了当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殊荣。所有这些,都缘于白溪的恩泽。

  何止于此!它还曾是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老早时,由于陆上交通异常闭塞,与外地的物资交易,大都凭脚夫肩挑。故此,这一流域的人们,就利用这一条水路交通,与四邻八乡进行大宗货物的贸易活动。而水上的运载工具,便是一种特制的竹排,用七至九根大毛竹拼合起来,长十余米,排头微翘,可载重好几吨货物。人们将毛竹、木炭、药材、皮毛等特产,通过水路运到外地,换回所需的布料、大米及日常生活用品。

  此外,有人要出远门,或探亲,或做生意,或闯码头,也多是乘着这竹排,顺流而下,再到水车港头换乘帆船,开始异地他乡之旅。可以想见,出行的人们,坐在缓缓游走的竹排上,眼前掠过两岸隐隐青山,溪中荡漾清清碧波,如是春天,尚可欣赏溪边依依柳絮,闻到野花儿的扑鼻芳香;秋天呢,又是另一番景致,漫山是“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生动与灿烂,还有岸边那如白雪般张扬飘飞的芦花……即将远离故土的游子,此时此刻,定然被眼前的如画风景所陶醉,所眷恋,且深深铭刻于心。有了这最后离别的“白溪之恋”的经历与感受,更增添了心头的淡淡乡愁,不管身居何地,且至何时,都会深深地思念着远方的美丽故乡。

  据老辈人说,这样的客货混运,最繁忙时有二十多张竹排穿梭于溪流上。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条水上通道还在发挥作用,农村供销社的许多物资,多是通过竹排运抵。

  我的一个麻子表哥,就是白溪上的排夫,俗称撑排人,也是解放后小镇上最年轻的排夫,当时只有十七八岁。他常回忆说,撑排人夏日头顶炎炎烈日,冬天冒着风雪严寒,苦是苦一点,但当竹排游走在溪流上,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到两岸不同的美丽景色,并且,还时不时地能从溪中捞上鲜美的鱼儿一饱口福,这苦就被乐趣取代了。麻子表哥在几年前去世,至此,这段溪上竹排运输的历史,也就被彻底尘封了。

  我对白溪充满感情,还因为我的父亲与另一位伯伯,是当时小镇上仅有的两位溪上打鱼人。他们用的也是竹排,但与运输的竹排不同,短而小,转动灵活。另外,还备有鱼叉、鱼箩、撑杆,以及好多张用蚕丝织的大小不一的渔网。事先选择好一个溪面后,便划着竹排,一边用撑杆掌控方向与速度,一边把网一道道地撒下去,再挥起撑杆拍打着水面,把大小鱼儿赶向浅滩围住,然后再予捕捞。小时候,父亲与那位伯伯搭对去溪上捕鱼,我也经常如“拖油瓶”般跟着去。而每每看到这些鱼儿被网拦到一起,熙熙攘攘,活蹦乱跳的样子,便高兴得手舞足蹈,高声喊叫。每次捕来鱼,父亲总是拿去卖钱,这是当时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之一。

  有时,父亲还会让我坐上竹排,在波光粼粼的溪面上划上一两个来回,看着两岸被竹排推着往后走的景物,就像处于梦境之中,既刺激,又好玩。现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像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小冬子坐着竹排游走在江中的情景。而大多时候,我都会一个人在溪岸玩。春天,在山边或采撷满山的映山红或挖掘幽幽清香的兰花;夏天,在溪边草丛中捉蟋蟀或灌木丛里逮叫声嘹亮的蝉;秋阳下呢,就去折岸上的芦花或摘红红的熟透的野果子……不过,父亲绝不让我靠近水边玩。可以说,这是我儿时最快乐幸福,也是对白溪最有感情、最为留恋的一段时光。在我十一岁时,父亲便因病去世了。

  不过,温柔的母亲河,也有发脾气的时候,那就是山洪暴发。小镇人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虽在白溪边筑有两条防洪坝,即黄沙坝与三十六坦坝,但当汹涌的滚滚洪流超出极限时,这堤坝还是无法阻挡地被冲毁,使小镇遭受重大损失。这时,往往就有人会埋怨起这溪来。窃以为,这不是溪流的错,天降暴雨固然是最大原因,但人们本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不,肆意地毁坏森林,破坏植被,这才致使山洪更加地肆无忌惮。

  改革开放后,采取了封山育林,保护水土的强有力措施,此后就很少再发大水了,特别是上游造起了白溪水库,既控制了洪涝,又开发了著名的浙东大峡谷旅游景区,从此,白溪声名远播,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缑城老西门拾遗
·为青少年暑期撑起“平安伞”
·检查施工保安全
·桥头胡筑牢安全生产首道“防护关”
·跃龙街道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
·浦西社区城乡居民医保“全速前行...
·华庭社区来了个爱心实践团
·桥头胡实名制登记为农家乐保驾护航
·梅林街道“一村一花”打造花卉大道
·跃龙强势推进“蓝色屋面”专项整治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