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情感频道 > 情感美文 正文
     高级检索
 
麦饼筒救命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8月12日 09:20:16

  童方根

  2006年,一只镌刻着“宁海县文明之星”的金色奖杯,宁海县领导将它交到前童人童铁策手里。接过奖杯的童铁策,茫茫心绪,一下子又被拽回到三十多年前的那个风急浪高的梅岙港湾。

  1974年中秋前后,13号台风裹挟着天文潮,气势汹汹地扑进三门湾。塔山脚下的童氏人家,都忐忑不安。五六十里外,一口刚刚围好的白岌塘,惊涛拍岸,岌岌可危。

  前童位于县城西部,人多田少,往往是卖了余粮,就没了口粮。这些处于艰难竭厥中的丁口,即便处于文化大革命那个火热的时代,也激发不出“革命”的热情,大家为了碗中的饭食,四处搜寻着各种可能。当发现三门湾里白岌山周围,可以围海筑塘时,都整齐站队——修筑白岌塘,再造新前童。

  从1969年到1973年年底,第一口占地500亩的海塘围堵成功。沉浸在喜悦中的前童村民,还没有看到第一茬“丰收的果实”,就被救援的锣声敲得心头发紧。前童有个传统,每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着火比如倒坝等等,街巷墙弄都会响起急速的铜锣声。现在,大家听到的是敲锣人在狂风中声嘶力竭的声音:所有的青壮劳力,即刻动身,赶往白岌塘支援。所有赶去支援的人们,都必须自带口粮。

  塔山脚下,上千囱灶的烟雾,在风雨中弥散开来。主妇们翻瓮倒罐,将剩有的一点小麦粉,全部抖落出来,和水揉面,做麦饼。

  从白岌塘“前线”传来的消息,总是那么揪心:倒缺了,进水了,床铺浮起来了,锅盖漂走了。风雨中,不要说饭食,连口热水也喝不上了。

  麦饼,麦饼,各家各户,有多少做多少。

  麦饼,麦饼,这个时候,也唯有麦饼,可解燃眉之急。

  麦饼,麦饼,一直下来,不管是上山还是下洋,麦饼都是前童人的必备食品。

  在贫瘠土地上刨食的前童人,对麦粉尤其珍视。秋夏之季,很多时候,餐桌上的主食是南瓜番薯,麦饼主要用来带往田头作点心。

  秋夏时节,日昼漫长。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上午和下午的中间,必须要有点心充腹,才能保持一定的体力。麦饼就这样被带上田头。秋夏季节,气象万变,往往一团云头升起,瓢泼大雨就会倾盆而至。如果不将麦饼保护好,就会淋成糨糊一团;抑或艳阳高照,几个钟点下来,出门时柔软可口的麦饼,就会被晒得又干又硬。这样,一种保护麦饼的器具,也就应运而生。

  它叫麦饼筒。

  麦饼筒是竹子做的。一般来说,将十三、四厘米口径的毛竹,锯下七、八十厘米的竹段,将里边的竹衣铲光,将外面的竹皮略加修饰,再锯下竹节做出一个密封的盖头。这样,将麦饼放进竹筒里,盖上盖头,带着出门,不管风吹雨打日头晒,都能使麦饼始终不变不坏。在前童农户,麦饼筒几乎是每家必备的,那些秋夏日子里出门做田洋生活的村民,锄头草耙的那头,少不了挂着那只麦饼筒。

  现在,白岌塘危急,汉子们接过主妇们塞过来的麦饼筒,一个个地冲进雨幕里,其文中就有童铁策。他们一路风火,赶到亭头,从亭头坐船去白岌。

  当天搭乘的是只木制帆船。看着心急火燎的人们,船老大不忍心让他们拉下一个。缆绳一放,小船立即在风浪中飘摇起来。

  “坐好,别动!”一浪打过来,小船的左舷向外一侧,犁开长长的水道。老大拼命地将舵扳过来拼命地喊道。

  船上有20来个人,有前童人,也有其它地方人。相对于海边人,前童也算是“内陆地区”了,常年都是上山的多,离最近的入海口水车港头,都还有三十多里。现在,一浪过来,踉跄的踉跄,趔趄的趔趄,不仅仅是尴尬,更多的是恐惧。情急之中,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坐在他们中间的童铁策。

  他们对童铁策充满着一种依赖。童铁策练就一副好水性,曾多次水中救人。特别是那年发大水的时候保卫黄沙坝,他跳进湍急的白溪,一口气追了二、三里,硬是将落水的社员救上岸。现在,看着大家交织在一起的眼光,童铁策尽量放缓语气,重复着老大的话:“坐好,扒牢,别乱动。”

  他转了个身,将背着的麦饼筒拉了拉,突然像明白什么似地喊:“注意注意,把麦饼筒拿好。”

  他知道,麦饼筒密封度很好,丢在水里一般都不会沉;他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如果翻船,那麦饼筒也能起到点救生圈的作用。

  小船在风浪中左摇右摆,一船人的脸色都是又青又白,即便水性最谙熟,童铁策的心里也放松不下。船到蒲岙洋面,他扒着桅杆站起来,想到老大那边帮着做点什么。

  “不好!”刚直起身子,童铁策大叫起来。全神贯注在掌舵的老大,抬头只见从上游冲来的一个树段,正好向小船直射过来。老大赶忙一转舵,一边的舷口立即吃下一二尺深的海水。

  眼看翻船不可避免,童铁策又一次大叫:“把麦饼筒抲牢,把麦饼筒抲牢。”

  船翻扑了,一船人都落水了。

  落水后的那些“旱鸭子”,只能胡乱扑腾。好在经过童铁策刚才的提醒,那些麦饼筒,都还抓着。童铁策循着麦饼筒的沉浮,一趟又一趟地把落水者送到岸边……

  累趴下的童铁策,躺在连头山的小庙里整整休养了两年,才算恢复过来。本来,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偏偏有个当年同船被童铁策搭救的水车人,一直在寻找恩人。三十多年过去,寻找到这个恩人的时候,水车人已是年近八十的老者了。老者见到童铁策,一膝跪了下来,这一幕恰好被当时在前童采访的记者看到了。在记者的追寻下,终于发掘到三十多年前的那段故事。

  捧着金色的奖杯,想起当年那些“难友”,童铁策的感言里,却冒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句话:救命,还是要归功于那些麦饼筒啊。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一个人和一幅画
·生活的“摔打”成就了柔道场上的...
·应答通讯服务行业政策咨询、投诉
·保护管道 人人有责
·送清凉 保安全
·防范“舌尖上的风险”
·强蛟镇“周二夜学”忙充电谋发展
·桑洲镇建成古树科普园
·大佳何镇激活“环境生产力”掘金...
·我县将新招31名大学生“小巷总理”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