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史海钩沉 正文
     高级检索
 
宁海县志中的方孝孺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1月09日 09:40:00

  石墨

  方孝孺成也硬气,败也硬气,否则他就不是方孝孺了!我认同这种观点,历史也证明这点。

  明朝“靖难之变”的前因后果,可追溯到太祖朱元璋身上,他觉得四子朱棣勇猛善战,打天下时屡建奇功,曾想传位于燕王,但与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不符,遭到群臣反对。太祖病逝,因长子早逝,故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燕王都占了上风,所以朱棣夺得建文帝朱允炆天下。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七日,燕王准备登基。朱棣派方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往召,要其进宫草诏。方孝孺被推上风口浪尖,不愿遗臭万年,自然不去!朱棣无奈,又派镇抚伍云将其强执而来。方孝孺全身丧服,悲恸之声响彻大殿。他想劝燕王不要篡位:

  眀崇祯《宁海县志》121页,可以佐证:

  上降榻慰谕:“先生无劳苦,朕效周公辅成王如何?”对曰:“成王安在?”上曰:“渠(他,指建文帝)自焚死。”对曰:“何不立成王之子?”上曰:“国赖长君。”对曰:“何不立成王之弟?”上曰:“此朕家事,先生无过劳苦。”

  方孝孺一听,情不自禁想起辅助建文帝行宽政、重礼义、兴教化……等,君臣契合,开创“四年宽政解严霜”时代,岂能以“此朕家事”言之!朱棣心知肚明,真效周公辅成王,就要还政于侄儿,自己岂能登基做皇帝呢?方孝孺知道,燕王借明太祖的铁皮诏书,掩盖篡位铁的事实,不会因为一句遁词而改变。有理!

  目左右授笔札。又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大批数字讫……

  目前,无法考证“数字”的内容,是“建文四年,燕贼篡位”也,还是“建文四年,永乐篡位”呢?总而言之,朱棣难逃一个“篡”字!叔夺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大逆不道,终生留下一块心病,日夜不得安宁!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南洋,寻找建文帝,很能说明问题。有利!

  明崇祯《宁海县志》121页,可以佐证:

  (孝孺)投笔于地,且骂且哭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上大声谓曰:“汝焉能遽死,朕当灭汝十族。”令系狱。

  燕王为何突然冒出一句:“朕当灭汝十族”?明成祖不是昏君,方孝孺以死抗争,使他失去了帝王的尊严,不肯草诏,内涵一个“篡”字,该怎么办?朱棣想起“靖难”初,师出北平,道衍和尚跪下恳求:“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暗藏玄机,政治赌徒丑恶嘴脸,暴露无遗!朱棣知方孝孺文章甲天下,桃李满天下,牵一发而动全身,麻烦大了。军师之求,暗示此人能用则用,反之务必杀绝。燕王不愧为暴君,亏他想得出,把孝孺的朋友、门生并为一族,和方氏九族,凑成十族,共计八百七十三人,全部杀了。

  清康熙《宁海县志》卷七可以佐证:

  孝孺投笔于地,且骂且哭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上大声谓曰:“汝焉能遽死,朕当灭汝三族。”“便十族,奈何!”

  清康熙一代圣君,不可能无缘无故篡改史料,也不可能空穴来风。当时,方孝孺听到燕王的威胁,想起自己在燕王的《奸臣榜》上,仅次于齐泰、黄子澄,位列第三名。如果不肯草诏,必死无疑。

  齐泰、黄子澄二人之罪都大于方孝孺,同样不屈暴君,只灭了一族,最多三族,何来“燕王以灭九族相威胁”之说?!何况,封建社会最高刑罚株连九族,方孝孺明代大儒,怎么可能平白无故说“便十族,奈我何”?朱棣以“灭三族”,企图逼其就范。此时,“读书种子”方正学,权衡利弊,决心以己一人“拼死吃河豚”,企求保护其族人、朋友,和门生不受株连,故“哭骂更加厉害”也。有节!

  清康熙《宁海县志》重修序,从另一个角度可以佐证:

  尝考史以传信不宜,则信不彰志,以纪事非核,则事不详顾。古列国之史,今郡县之志,其名虽殊,其实未尝不同,条而共贯也。后之称良史者,必善善不涉浮夸,恶恶不嫌忌讳,而志之所载,亦如之庶足,传无穷垂不朽耳。

  重修宁海县志序的开场白,史之不宜,史之不同,史之不朽,三层意思,说明重修的认真负责。在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孙大光校点)前言,为什么在写孝孺掷笔痛骂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见《明史》本传)的后面,加上“燕王以灭九族相威胁,孝孺愤然回答,便十族又奈何!”一句?粗看承上启下,合乎情理,无可非议。细看没有注明出处,感到十分蹊跷,不知是何道理?!功过自有后人评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为什么清康熙十七年左右,重修《宁海县志》时,订正为“朕当灭汝三族。”之后,又言“便十族,奈何!”也?当时,在孝庄太后看到吴三桂削也反,不削也反,主张削藩的政治背景下,抬出方孝孺,其目的很明显,为了不激化矛盾,怎么可能选择“朕当灭汝十族”之说?重修的清康熙《宁海县志》,证实“朕当灭汝三族。”可信,反证“便十族,奈何!”附会,编辑用心良苦也。

  从表面上看,有理、有利、有节三者,方孝孺都占了上风,为什么最后还是被灭十族,方孝孺的问题出在哪里?成祖“此朕家事,先生无过劳苦”一言道破天机:方孝孺,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说到点子上了。朱棣曾埋怨过道衍:“吾早说过,民心向彼,你定坚持,我知天道。靖难至今,骑虎难下……”后来,宦官向燕王告密,劝降赵清的回复,都是天道吗?不!要不是削藩,也不致各地藩王不发一兵一卒,坐山观虎斗,眼睁睁无视李景隆和谷王朱穗打开城门,眼睁睁无视建文帝纵身火海,眼睁睁无视成百上千无辜的宫女被杀……都是天意吗?还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什么享誉“四年宽政解严霜”的建文朝,会被朱棣篡位?初看,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是“此朕家事”?一言以蔽之!好大的一个“家”字,混淆是非,欺骗百姓,亮出“诛齐黄,清君侧”为名,挥“靖难军”南下,夺取皇位也;好大的一个“家”字,动之于情,蒙骗藩王,作壁上观,大言不惭此次出兵欲得奸臣乎,非为土地也;好大的一个“家”字,晓之以理,诱骗群臣,散布童谣“莫逐燕,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谣言惑众也;好大的一个“家”字,告诫芸芸众生,民以食为天,谁当皇帝都一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明哲保身也。这一切动摇了人心,让朱棣侥幸篡位,做了皇帝!事实真是如此吗?

  方孝孺无愧明代大儒,透过城高池深,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的金陵,立刻失去之痛,认识到为什么各地藩王,拥兵不动,隔岸观火?为什么各级官员,无动于衷,冷眼旁观?为什么各个百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难道是削藩,可五个王爷,除湘王赴火自焚,没杀一人!难道是精减官员,可经过改革,精兵简政利国利民,何罪有之!难道是江浙减税,可高于他地数倍赋税,太不公平,必须纠正!归根结底一句话:利益在作怪。成祖“此朕家事”也,与臣民一拍即合,只要不损害我的利益,朱家谁当皇帝都行!

  方孝孺不顾十族八百七十三人的死活,为了天下苍生,不学陶渊明,合古之价值观,实无奈之举,难忠孝两全。他学诸葛孔明,照今之价值观,虽然有点迂,骨鲠千秋也。一声长叹!成也硬气,败也硬气。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美丽庭院”扮靓胡陈美丽乡村
·不经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
·跃龙“春之韵”艺术团举行迎新年...
·梅林核心区块改造C区块拆迁清零
·桃源兴海社区打造美丽幸福家园
·桥头胡稳步推进涉燃爆粉尘企业安...
·跃龙兴圃社区获评市最佳志愿服务...
·梅林街道线上线下“微服务”计生
·桃源街道党员义务“护苗”践行“...
·跃龙街道获市“十二五”期间残疾...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