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前童的桥文化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1月16日 09:06:11

  文/童遵森图/缪军

前溪大桥

  溪流河道阻断了路,原本不是好事,但事物是辩证的,这倒促使了一座座桥的诞生,它们形状迥异,各具姿态。有名的如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等等。和北方的桥相比,江南水乡的桥要显得小巧,精致,比如苏州的桥。如果把前者喻之为大家闺秀,那么,后者无疑就是小家碧玉了。

  由于水的映衬,桥的身姿具有了一种阳刚与力量的美。因桥的烘托,水的姿容则又更富温柔与妩媚感。水与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曲渚斜桥画舸”诗句,就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意境。

  1

  前童的桥,虽然没有“大家闺秀”般光彩夺目的容颜,也没有“小家碧玉”温婉可人的风姿,然有其地域特色。前童前有白溪,后有梁皇溪。梁皇溪环小镇由西北向东南拐弯而去,然后在不远处汇入白溪,形成双溪环流的状态,使前童近乎一个“半岛”。这就决定了前童必然是一个多桥的村子。根据记载,其溪流上建有大小不一的石桥,就有竟成桥、既济桥、马家桥、黄洋市桥、后门塘桥、石根头桥、学士桥、蜈蚣桥、玉尺桥等近二十座。

  梁皇溪是一条比较稳定的溪流,流程短,流水量也不大,即便发起大水来,也很少把整条溪给完全颠覆,甚至改道。再加上溪床比较狭窄,故此,上面所提及的石桥,大多建于该溪流上。

  而村前的白溪就不同了,其源远流长,水量充盈,一旦发起大水来,像一头可怕的猛兽,乖戾暴烈,往往把整个溪流冲得天翻地覆,几无原状可觅。所以,建造石桥耗资巨大,且难脱被洪水冲毁厄运。为此,在清代中前期,就有以舟渡代桥的历史。童氏谱志载:“离塔山二里许,有大溪,源发天台华顶,流入白峤,上下计二百余里,阔有百余丈。将累石以为梁,则陵谷之变迁莫测;将悬杠以飞渡,则泉流之盈涸不时。仁人君子,所为望汨罗之波,而抱长沙之恨者也。”于是,便决定设舟渡代桥。族中为首者会同好义诸君,议捐己资,并营田筑室,建亭憩足,以普利济。故此渡被命名为“既济渡”。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