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情感频道 > 情感美文 正文
     高级检索
 
当年的后生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3月10日 09:05:38

  南溪生

  “当年的后生”是老汪建的一个群。老汪是老师,教了三十年的中学语文。老汪建这个群,且取这样一个名,无疑,他是有些怀旧了。

  怀旧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佐证两个事实。一个是老汪和我们都老了,或正在变老,所谓后生也就只能加个前缀了。另一个,时间这东西不仅改变容貌,也改变性情。即便像老汪这样当年膀大腰圆与水泊梁山好汉尚有几分仿佛的威猛干爽型汉子,如今也不免多情细腻、多愁善感起来。我记得,老汪当年说话底气之足,尤其是批评起顽劣学生来,是足以敲得山震住虎的,“讨债”学生多避之唯恐不及。现在却是老成持重、轻声慢语,也不知这与他近些年练太极有无关系,反正是多了一副仙风道骨、与世无争的模样。我有时疑惑,身形瘦削如他,或者是能脚底生风的了。

  而所谓“当年的后生”,其实是二十多年前在深甽中学教书的一帮年轻人。彼时,都大约二三十的光景,风华正茂。大一些的如校长、教导主任也才二十七八,年轻人中最长的是教自然科学的登峰老师,三十左右,其他则大多二十四五,都是一毕业就分配到了大山里。我最小,毕业那年二十一岁,青涩得脸上能拧出水来。这十好几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是学校的骨干,要说他们撑起了一个学校,也并不为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深甽中学虽然新造了教学楼,在甽水的北边,但师生的吃住还是在老校区,甽水的南边,往返要穿过一座五洞石拱桥,一条逼仄的老街。那时的住宿条件极简陋,如我,就把一个腾空的猪圈稍加整理,便成了寝室。墙是黄泥墙,一遇下雨便往往“床头屋漏无干处”。以前听闻老人们说起文革关“牛棚”“猪栏”还颇觉新鲜,在我算是有了切身的体验。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是意气风发,嘻嘻哈哈,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每天天还没亮就和学生一道起床晨练,从学校到长洋独山折返跑。那个时候,深甽的山水也好,空气里闻一闻都能觉出一丝甜味。

  年轻人聚在一起,即便条件再苦,总能找到乐子。工作之余,有的玩牌,有的看球,各有各的爱好和行当。当时足球正热,欧洲杯开打了,大家一起在电视机前守通宵,还押点小注赌包烟啥的,各有立场,便增其乐。教自然的家智老师不仅会鼓捣计算机(后来就成了计算机教研员),每天背英语单词比英语教师还勤,那会儿还学吹笛子,聪明如他,没两月就从咿咿呀呀到成声成调,让人很是钦佩。式街兄是个型男,身板挺拔,教的英语,但人多误以为是体育教师。其人话虽不多,然有趣,与我同好书法,志趣相投,彼时于饭后散步中相约,几年几年后走出县门、市门云云。现如今二十几年过去,我生性疏懒,写写停停,难成气候,他却坚持了下来,且已有所成。比之于他,我常感汗颜。他书也教得好,受学生喜爱,呼之“迷死特王”,当年进城考以第一名从乡下初中一跃而进县最高学府宁海中学,羡煞众人。校长胡老师好围棋,课后技痒便要来我寝室手谈一局。虽然当时水平都不高,却也不分伯仲,杀得热闹。每有妙手,辄得意忘形,兴之所至,欣然忘食。胡老师烟瘾大,一局棋罢,烟缸里的烟头往往比双方所提棋子还多。

  我到深甽的第二年,宿舍终于搬到了新校区,住宿条件大为改善。这一年,身体如变形金刚一样、绰号“太阳”的万日从宁波师院毕业分到了深甽,式街兄从大里调了出来,自谦老师也从更僻远的山区调来,年轻人就越发的众了。自谦是带了家小一起来的,为人好客,每每烧了好菜就邀大家去他的小窝喝几盅。酒至半酣,兴头上来,则多半要划上几拳,老汪、卫国、旭东、云康等诸老兄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亦乐乎。而声音之响、戏谑之闹,往往旁若无人,几近于放浪形骸,常引得学生侧目。我们几个性格稍内敛一些的,虽不参与,却也乐得看个热闹有趣。现在回想,那光景何尝不有意思。

  与我一起分进深甽中学的,还有两位年轻女教师。一姓刘,一姓邬;一端庄,一活泼;一教理,一授文。端庄者,人多敬之;活泼的,人多近之,好开其玩笑。其间,虽也偶有传某某与某某有意思啦,某某对某某不感冒啦,云云,也大多一笑而过,彼此无有隔阂,照旧玩笑,照旧打扑克,照旧一起聊天吃夜宵。记得那时,深甽的夜宵摊有做水饺的,味道甚好。尤其冬天,不管多冷,年轻的老师上完夜自修或打完扑克,一路说说笑笑走过五洞桥,前去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水饺,既饱腹又暖身。后来似乎就再也没吃到过这样好的水饺,不知是口味变了,性情变了,还是别的什么。

  我在深甽中学教了三年便调离了。此后几年,“当年的后生”们也陆陆续续从山里走了出来。有的下海经商,有的转了岗位,但大多仍兢兢业业地站在三尺讲台,用心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当年的后生,如今多数已“知天命”,最小如我也早已过了“不惑”。因小,他们多视我为小弟,我则敬之以兄长。尤为难得的是,这些年来大家都一直保持着联络,每有事便相聚相商相助。每次见面,话不用多,远远一声招呼,一个微笑,便有温情,便感温暖。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常吹廉洁“枕边风” 当好廉政“...
·县住建系统:全面建设“四宜”现...
·县教育局:以改革创新推进教育事...
·省林业厅到我县指导春季“绿化造...
·西店镇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整治
·“跨海玉龙”凭空起
·将“名城名都”具体化 真学真用 ...
·梅林街道专题学习县改革创新发展...
·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事项 10...
·我县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7周...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