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宁海 正文

宁海作家出版“王庄三部曲”

【浙江日报】十六年,深情书写故乡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3月20日 13:47:12

  (《浙江日报》2017年3月19日00007版)

  近日,浦子的长篇小说《大中》单行本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历时1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王庄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三部曲中,《龙窑》以清末五十年、《独山》以民国时期为背景,《大中》以新中国浙东虚拟的山海县王庄为聚焦点,实现作者“以百年历史,百位人物,百万文字,尽揽浙东人民的生存状态与风土民情”的构想,可谓鸿篇巨制,再次为文坛所关注。有评论家称“就是一部惟妙惟肖的浙东人的精神地图”。

  浦子本名潘家萍,中国作协会员,1957年出生在宁海县冠庄,这个村庄1897年诞生过国画大师潘天寿。与潘天寿一样,浦子从小生长在农村,深知农事的困苦和艰辛,为此,这片土地对生养于斯的浦子影响深远。他在业余时间默默耕耘文学之田,建树颇丰,著作已经有十多部。长篇小说“王庄三部曲”是他创作时间最长、写作过程最艰辛、文学成就最突出的作品。

  浦子是从乡土走来的作家,或者说,他一直在自己深爱的土地上,从没有离开过。他经常说自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但推广传播家乡却是不遗余力。16年前的一天,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游览,看到宫殿里用于防火的龙缸,联想到童年时在家乡见过的龙窑。由彼缸到此窑,突发奇想,为何不写一部关于龙窑的长篇小说呢?三部曲的设想,也是在创作《龙窑》时产生的。

  三部曲构想首先是艺术形式,用3部长篇小说组成。再是它的艺术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浦子在以往的创作中,一直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他认为自己先是受了中国话本小说的影响,再是巴尔扎克、肖洛霍夫、莎士比亚等作家的影响,再后来受到茨威格、卡夫卡、马尔克斯等作家的影响。宁海是“七山二水一分田”,既有高山的挺拔,又有大海的辽阔,让他的小说语言充满了南方作家少见的刚烈之性,又呈现出强烈的浙东地域特征。

  毋庸置疑,从《龙窑》走向《独山》,再到《大中》的“王庄三部曲”,浦子的写作无疑倾注了全力,作品的内涵显得厚重。

  评论家李敬泽这样评价三部曲:“在想象中,浦子使他的故乡绚丽辉煌,不像《百年孤独》那么孤独,也不像约克纳帕塔法(福克纳笔下虚构的一个县)那样破碎绝望,甚至不像高密东北乡那样(莫言的小说中许多人物成长与活动的主要地域)受到冲击,这里就是此地,就是此时,此时此地就是地久天长。”评论家雷达说:“浦子在作品中进行了一次富有生命力的奇诡想象,他试图通过这次想象,在民间找寻现代人久违的勃发的原始强力。”

  评论家陈思和教授认为,这不是一个光阴的故事,而是充满了极为复杂的意象;文本运用了许多民间文化的形态和手段,但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这部小说从叙事上说,与民间文化的单纯、朴素、明朗等因素反其道而行之,暗藏了老辣的眼光。作家关仁山说,浦子没有刻意对故事情节进行营构,而是大笔写意,着意营造一种独特的艺术情境,使忧伤、舒缓的气息笼罩并浸染其间,对现实生活有了长久的启示。浦子的语言上也有独创之处,除了汪洋恣肆的行文风格,还有张力和诗意,令人回味。

  16年的时光奏响了“王庄三部曲”。16年的写作,承载着一个人的梦想,一种对故乡深沉的挚爱;“王庄三部曲”的出版,是一次深情的回望、一部厚重的历史、一种鲜活的文化。可以说,历经这么多年时光的磨砺,浦子对故乡依然那么深深地眷恋。

  (通讯员林海燕记者李月红)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