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贱伤农”频频上演 如何走出“丰产不丰收”怪圈?
-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4月12日 09:04:09
-
破题:如何走出“菜贱伤农”怪圈?
关于如何破解“菜贱伤农”难题,记者走访了县农林、商务部门和相关从业者。
县农林局产业指导科指出,建立产销紧密衔接的农产品供销体系才是解决“菜贱伤农”的关键,建立农超对接、订单种植等机制,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田头”直接连着市场。王贤飞分析道,例如扶持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其组织生产、销售的作用,就能将被动地应对市场变为主动调剂或控制市场。他说,宁海县金龙浦农业专业合作社正是建立与超市、饭店、食堂等单位的直接对接,产销供应较为稳定,基本不会出现大批农产品滞销的情况;而宁海县乡亲浓食品有限公司则与农户建立订单农业生产模式,农户在企业指导下种植,并由企业统一收购,大大降低了农户的风险,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
记者调查白菜滞销问题
加强产业化种植和经营则是农户的根本出路。“要想改变卖难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变目前一家一户的蔬菜种植方式,实行产业化生产经营。”王贤飞说,简单来说,由蔬菜生产公司来承担蔬菜的生产和经营任务,菜农只管种菜就行。事实上,已经有人从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中尝到了甜头。宁海县杂交稻制种产业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让杂交稻制种户能放心种地。甬丰种业有限公司对农户进行技术、生产指导,确保种子的质量;稻种由种业公司进行统一收购、加工、保存。种子加工公司员工陈荣法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水稻种植,杂交稻制种种植显然更省心,农户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2016年,我县杂交稻种子总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惠及长街镇15个村38户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而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也成为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大富民工程。
不少从业人员认为政府在农产品生产上要发挥更积极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尽快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农产品知识与信息平台,农民可以借此了解全国不同地区农产品种植情况,避免盲目扩大或减少面积,从而实现农民和市场的信息对称,合理地决策生产;一方面可相应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一旦农产品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有农业保险“兜底”,尽量减少农民损失。
县商务局蔬菜副食品科则从销售、品牌建设和流通渠道上发表了看法。他们认为,可以扶持建立一批蔬菜深加工企业,填补我县行业空白,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要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蔬菜副食品科徐开作科长认为,目前我县多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还很有限,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农产品品牌,更好地开拓市场。
此外,建立完善的冷链体系也能有效规避风险。果蔬类产品易腐败,不能长时间贮藏,如果适当进行冷库贮藏,延长产品售卖周期,避开销售低谷,可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县商务局下属27家市级菜篮子基地,其中仅80%拥有冷库,且普遍面积较小,不上规模。“立新特菜今年也是吃了这个亏,白菜大面积上市,无奈冷库太小放不下,从而导致蔬菜销售时间短,出现滞销问题。”相关人士表示,我县应该集中建设1到2个大型冷库,通过租赁方式租用给合作社或者农户,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扎堆上市的情况。
他们还在思考是否可借助互联网思维解决“菜贱伤农”难题,是否可以借助农村淘宝服务站,把服务站负责人培育成电商带头人,创建自己的品牌,把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出去,推动走出“菜贱伤农”怪圈。
-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