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宁海 正文

【宁波日报】以质兴农推进供给侧改革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4月24日 13:58:12

  (《宁波日报》2017年4月14日第4版)

  本报记者孙吉晶

  【核心提示】

  破解农业短板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农业发展最关键的地方发力,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人物名片】

  薄永明市人大代表,宁波市微萌种业有限公司育种培育师

  魏章焕市政协委员,宁海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

  宁波的超级杂交稻、西瓜种子在全国范围推广。而种植这些种子的外省农民往往统称其为“宁波种”。一粒小小的种子,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又能与一座城市挂起钩来,可见其作用不可小觑。在鄞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时,薄永明举了个种业的例子,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宁波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后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绿色都市农业强市。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用农业科技创新来解决问题。”薄永明认为,当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新型主体缺乏技术人才,研发创新水平不高,农技应用能力不强。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创业,极大地提升了农业企业的人才素质。但是,农业龙头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合作方面,门槛仍比较高。因此,要出台综合性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科技支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绿色优质农产品。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宁波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产品消费已从低层次转向高层次,居民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品种和品牌。随着高端消费群体数量不断递增,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巨大。

  对此,魏章焕表示,目前我市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生产驱动力不足。由工商资本进驻农业领域的农场主有很强的安全优质生产意识和工业管理知识,但大多没有农业生产经验;而由本土农民转化来的农场主,对绿色优质生产的概念理解不足,很难建立农场自身文化。农场具体操作农事活动的多为上了年纪的农民,执行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的意识弱,增加了农场运营和管理的难度。

  要抓住省、市都市圈建设的人才引进契机,通过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引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流团队和人才,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品种选育、土壤修复、栽培方法建立等科技攻关。把农业科技项目向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农产品生产等方向倾斜。

  农业是弱势产业,又是基础性产业。相对于二、三产业,农业产业体量小,竞争能力弱。魏章焕建议,创新土地利益联结机制,制定土地流转后农民保障政策等措施,扩大农民土地流转规模和流转期限,营造有利于绿色优质农产品生根发芽的土壤。同时要防止流转土地的粗放经营现象,制定更多的倾斜政策,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中,让农业用地规模经营更有效率。薄永明建议通过多种手段,对农民进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概念和相关标准的培训,制定强有力的管理规定,强化安全优质生产意识,转变自由任意生产行为。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