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正文

重拳治水背景下最美湖泊绍兴贺家池或能重生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4月27日 16:15:22
核心提示:在水乡绍兴,贺家池因为唐代诗人贺知章的放生池而得名,是鲁迅兄弟等名人笔下的家乡美景。被誉为绍兴最美湖泊。只是,和世界上很多大江大湖一样,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三十多年来,它已经渐渐在地图上消失。

  4月的一天,3个村民的通宵守候,终于找到了一家国有企业向大湖违规排放泥浆的证据。

  这发生在贺家池的一角。

  在水乡绍兴,贺家池因为唐代诗人贺知章的放生池而得名,是鲁迅兄弟等名人笔下的家乡美景。被誉为绍兴最美湖泊。

  只是,和世界上很多大江大湖一样,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三十多年来,它已经渐渐在地图上消失。

  随着湖水一同远去的还有一代人的乡愁和记忆。

  不过,在如今,浙江重拳治水的大背景下,沉睡中的贺家池有了更多重生的可能——一边,民众不停地自发保护自己的家园,另一边,政府也为它规划了未来。

  深夜里,村民查获偷排泥浆的证据

  贺家池的夜晚是安静的。晚上11点多,3名村民从家里出发。他们生活在贺家池畔的上虞道墟镇新屯南村。这次深夜出门,是为了寻找“证据”。来到位于贺家池的建筑泥浆处理中心,他们听到“哗哗”的泥浆声。

  一车车的泥浆从绍兴各地运来,在这里进行处理。

  按照规定,这些泥浆经过处理后,会被烧成砖块。根据介绍,这是一个废物利用的环保过程。

  但是村民们一直怀疑,泥浆并没有全部被处理,有些可能被直排进了贺家池。“你看湖里的水清浊很分明,有的地方特别浑,一定是有泥浆直排了。”村民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白天,他们也来过,但没有发现异样。一直等到了深夜,才发现了问题。

  通过“哗哗”的泥浆声,他们找到了几根管子,不过,这些管子被油纸和泥土掩盖着。村民们怀疑这些是直排泥浆的管子,就打了举报电话。很快,环保部门赶到了现场,村民们从家里拿来电钻,钻开了管子,大家看到涌出的建筑泥浆。这些泥浆通过这些暗埋的管子直排进了湖里。

  钱江晚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这家泥浆处理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由绍兴市水务集团控股,向湖里直排泥浆没有经过审批,属违规排放。目前已在整改。

  其实,早在几天前,村民就发现有泥浆违规排放,向环保局举报,村民说,“我们还会继续关注。”

  现在湖边有很多建筑垃圾。

  三年后,重访荒芜中的贺家池

  贺家池在哪?它和生活在周围的人有什么感情和故事?

  “你看,这就是绍兴的贺家池,一眼望不到边,最大的时候有4000亩”。退休教师陈思敏这样和记者说。

  其实,早在3年前,记者就来过这里,那时还有违法生产的窑厂,有成堆的生活垃圾等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很多大江大湖一样,贺家池渐渐在地图上消逝。三十年来,为了发展经济,它先是被分割成了一个个鱼塘,接着又造起了窑厂,挖泥制砖,回填垃圾,既影响了水质,又污染环境。

  2014年,绍兴市政府成立了贺家池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督查组,终于开始采取行动。当年,6家砖瓦厂全部关停,清理了大量建筑垃圾。

  只是,3年过去了,眼前的贺家池,还是一片荒芜。一辆推土机正在填土,这里将进行复垦;已经被政府关停的窑厂没在生产,废弃的违章建筑还在;一些建筑垃圾还堆着。

  这里还是政府批准的建筑泥浆处理点,每天,一辆辆工程车运送着泥浆,源源不断开到这里倾倒进大坑。

  偷排的泥浆就发生在这里。“为什么要把泥浆排在这里?什么时候能停止?”村民们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一个4000亩的活水大湖是如此难得,如果能重现当年的湖景,该是多好的事啊。”村民们还有这样美好的愿望。

  当然,他们也知道,由于很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大湖很难重生。

  根据政府的规划,贺家池将建成一个湿地公园。

  贺家池边上环境还有待改善。

  往事和乡愁,贺家池养活了一代人

  在众多村民中,陈思敏只是一个代表。

  是一种特别的情结,让她3年多来执着地为贺家池的命运四处奔走。在她眼里,贺家池就如同她的母亲。这名刚刚退休的中学化学教师,晚年没有住在城里,而是选择在贺家池附近的村庄买了一幢农民房。

  离房子不远,就是一河的水,水是和贺家池相连的。陈还做了一条小木船。更多的时候,她会开着车,围着贺家池转一圈,看看它有什么新的变化。

  “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是它养育了我”。陈这样告诉记者,“那时穷,还好在湖边,我们就是吃着湖里的鱼虾长大的,不然早饿死了。”

  在那个年代,富饶的大湖确实养活了一代人,这也让他们多了一种常人难以体会的感情,比乡愁更深,用陈的话说,就像是母亲的哺育。

  其实,贺家池附近的村民多有类似的感受,“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当时的老百姓都是多子女家庭,生活艰难,周边的老百姓靠每晚在贺家池捕鱼捉虾才能养家糊口。在大家心中,贺家池是一个真正的母亲湖。”一位村民这样说。

  在他们的记忆里,贺家池曾是一湖碧波,抗旱泄洪、调节水源、引船走货、灌溉饮用,可谓功能齐全。湖周边菱红莲碧、鱼虾腾跃,堪称景色秀美,物产丰盈。

  这个湖也养育了不少名人——邵力子、陶成章,还有鲁迅。在鲁迅笔下,摇着乌篷船看社戏的情节,就发生在这个贺家池。

  执着救湖,“五水共治”让人看到希望

  民间的救湖,是从2014年开始的。其时,浙江大力推行的“五水共治”,这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他们不断地在网上发帖“救湖”,这样的呼吁,一直到了今年。他们整理了这个大湖变迁的所有资料,有上世纪80年代的文件,有几年来贺家池的卫星图等等。

  一些乡贤,也纷纷加入了队伍。比如王炜,国家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同样在贺家池边生活过。

  去年底,王炜和他的一些学生开始调研,做了一个《关于恢复原贺家池4000亩天然水域的调研报告》,并寄给了浙江省政府领导,得到了批示。

  在距离贺家池数公里外的上虞市区,听到“救湖”的消息,陈秋强也决定去贺家池搞一次调研。

  “我很惊讶,没想到,我们家乡还有这么好的一块地方,是个宝贝”。当听说贺家池的时候,陈秋强的第一感觉是“惊讶”。

  陈秋强是上虞区乡贤研究会的会长,在当地德高望重。他坦言,作为民间协会,他的原则是“只帮忙,不添乱”。

  但是,再三权衡后,陈秋强判断这是一件好事,值得去,也应该去调研。回来后,他这样感慨:“这么多年,贺家池荒废在那里实在太可惜了”。

  “我们觉得这样的资源很宝贵,应该好好保护和利用,像杭州的西湖一样,是一件造福后人的大好事。”

  民间的呼吁如此强烈,那么,官方又是如何呼应?

  新闻深读

  还一汪湖水清清,说来不容易

  和民间人士一样,官员林军对贺家池也深有感情。

  “一方面,我从事水利行业,对水本来就有感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很想更好地更早地恢复贺家池”。在办公室里,林军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林军是绍兴市水利局副局长,从事水利行业已有35年。他介绍,根据水利设计部门最新调整后的规划,贺家池将成为一个生态湿地,恢复水域面积达2460余亩。

  今年初,在民间不断地呼吁下,有关部门也及时调整了规划。

  “顺应民意,比第一次方案增加了很多水面。”该方案的规划者说,“我们尊重历史,要恢复它,但也要统筹兼顾,符合实际。”

  “我们很理解关心贺家池的人,也很感谢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建议。”

  最新的规划图。

  当地整改:建筑泥浆处置点将整体搬迁

  那么,贺家池为何会成为建筑泥浆的处理中心?对于村民举报的违规排放建筑泥浆事件,政府又有何回应和措施?

  当地人士介绍说,绍兴是建筑大市,废弃的各工地建筑泥浆如何处理,是个老大难问题,也容易造成污染。因此,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出了全国首条“专吃建筑泥浆”的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把建筑泥浆变废为宝。

  “把整个绍兴城区的建筑泥浆集中收集统一运到贺家池,然后通过专用设备处理和工艺流程后最后制作成环保砖,这种经验还获得了全国好评。”当地知情人士说。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贺家池?有关人士解释,主要是因为贺家池经过挖泥制砖,留下了一个个废弃深坑,可以暂时存放大量的泥浆,也有成熟的制砖技术,再加上泥浆运输水、陆方便。

  “当时没想到泥浆会这么多,放不下了,只好临时又租了一个水池。”这位人士表示。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近日,绍兴市政府出台了多种整改措施。“当天就停止排放了,我们还会加快把排放的泥浆抽回来,恢复水池原貌。”

  这位人士表示,新的泥浆处理中心政府正在抓紧规划选址。“要在今年5月完成选址,确保2年后关停搬迁。”

  另外,整改意见还要求加快贺家池的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对影响贺家池生态环境的情况开展整治。

  规划调整:尽可能增加水域

  对于贺家池的规划,林军坦言:“压力很大”,“肯定有人满意,也有人不满意,我们刚刚还调整了一次,尽可能多地保留水域”。

  针对贺家池的修复,2017年政府已经有一个新的规划方案出台,将把这里建成一个生态湿地。水域面积保留2460余亩。

  “和3年前的第一个规划比,已经增加了不少面积,我们也希望它能尽可能的再多一点。”

  当地水利部门有关专家说:“要全部恢复成以前那样,那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只能说,尊重历史,进行最大限度地整治和修复。现在要修复贺家池,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

  这位水利专家表示,从水利技术上来说,要恢复大湖并不难,但从政策上看,颇为复杂,也不太现实。

  “历史上的贺家池,确实是个大湖,但现在,由于历史的原因,它的性质已经是土地了”。他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因此,如果全部恢复成湖面,将涉及到土地指标等诸多问题。

  “所以我们还要多方面考虑,比如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等等,做到统筹兼顾。”林军这样坦言,“当然我们的水平也是有限的,如果做得不对,也欢迎批评。”

  林军也梦想着,等他退休了,可以去贺家池转转,就像西湖一样。“这是造福后人的事,所以,我们肯定是努力地去做好。做好了,自己也有成就感。”

  记者看到,有渔民在湖里捕鱼。

  各方声音:恢复大湖,还是建湿地公园

  应该恢复大湖,还是建成湿地公园?民间和官方有了不同的声音。

  绍兴当地一名水利专家坦言,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确实快,但也破坏了很多,比如生态,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完全修复,很难。“总是有所得有所失,哪个方案好,就看怎么样更合理地布局和利用。”

  这位专家说,“但是,不管怎么说,建造湿地公园也应该符合法规,把湿地保护做好了,贺家池也就差不多恢复了。”

  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的建议则是,建议政府举办一次论证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参加。“不管怎么样,多听听意见总是没错的。”

  “不管是民间,还是政府部门,目的都是一样的,希望把这事做好。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案,我觉得,大家可以多些沟通,通过论证会,把规划设计得更完善,更科学,也更具操作性,毕竟这是一件造福后人的大事,做得不好,可是要被后人骂的。”陈秋强这样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不管怎么样,民间和官方重新关注和讨论这个消逝大湖的未来,总是一件好事。毕竟,人和土地息息相关。

  贺家池的命运几何,记者还将继续关注。

  贺家池命运史

  贺家池,国家湖泊代码G33A506,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以东约15公里,现上虞区道墟镇、越城区陶堰镇和柯桥区孙端镇的三镇交界处,最大时面积4000余亩,系绍兴市第二大天然淡水湖。

  贺家池的最大破坏始于1985年,大湖被筑成封闭的百来个鱼塘。几乎同时湖底建了多家砖窑厂,开始了30多年的湖底非法挖土,留下一个个深达40米左右的巨坑。近几年来,又在深坑倾倒回填各种垃圾。

  原来4000亩的贺家池,已不复往昔。

  眼看着大湖一天天消失,当地民众“救救贺家池”的呼声一直不断。2014年,浙江省政府开始实施“五水共治”工程,周边百姓看到了恢复贺家池原貌的希望。

  2014年5月,钱江晚报发表专版报道关注贺家池的命运,引起多家媒体跟踪报道。随后,绍兴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贺家池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决定全面恢复贺家池生态环境。

  根据规划,贺家池将被开发成为“山水田林湖”式的湿地公园。

  去年底,贺家池一带乡贤经过调研再向省政府写信,呼吁恢复贺家池。

  今年初,绍兴市有关部门再次调整规划,将修复水域面积达2460亩。各项治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责任编辑 薛玲     稿源 新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