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新思路巧解大难题

5000余万元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个多月执结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5月10日 08:07:48

  记者方景霞通讯员关耳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这个案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日前,在县法院,一起借贷纠纷案件的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签署了执行和解协议后,压在双方心中的“石头”终于都落了地。

  10名股东,20余名债权人,百余名工人,5000余万元债务,这是一起错综复杂的涉船舶公司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然而县法院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就顺利执结了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这其中有什么秘诀?

  事情还得从15年前说起。2002年,林某带着亲属下海经商,大家东拼西凑买了一艘船搞起了运输,成立了某航运公司。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公司从最开始的吨位100多吨的船舶壮大至吨位上万的船舶,从紧巴巴的只有一条船舶的小企业发展至拥有六条船舶的大公司,也一跃成了当地船舶运输行业赫赫有名的龙头企业。

  为扩大经营范围,该公司到处筹集资金,于2010年成立了某船舶公司,并向银行贷款3500万元打造了3万吨的运输船舶,在当时当地算第二大吨位。本想靠着大船挣大钱,但却没想到随着贸易行业的萧条,船舶运输行业日渐低迷。为了企业的正常运转,2014年,该公司向某纺织公司拆借资金1500万元,用于日常的开支和还贷,并以某船舶公司作为担保。又经过2年的苦苦经营,该运输公司最终还是没能扛过这段萧条期,只能停船歇业,随之而来的便是银行和某纺织公司起诉的噩耗。

  2017年1月,县法院判决被执行人某船舶公司归还借款1000余万元,并支付利息200余万元,某运输公司承担连带付款责任。

  2017年3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屋漏偏逢连夜雨”,其他债权人听闻该消息后,都纷纷起诉至法院,讨要债务。在诉讼、执行过程中,法院查封冻结了被执行人名下的船舶及部分相关财产。

  2016年下半年,行情开始有所回暖,瞧着别人家的公司船舶都出海运输渐渐将损失挽回,自家的船却被查封只能停靠在码头,企业亏空越来越大,被执行人股东以及投资人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天天来法院哭诉企业困境,要求解除冻结和查封措施。

  如果按照执行程序启动拍卖船舶程序,不仅耗时长,而且增加了申请执行人兑现债权的风险。为了能够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执行人员专程到海事法院讨教办理涉船舶执行案件的先进经验和相关法律规定,并估算了某船舶公司名下3万吨的船舶当下市场价值。

  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考量,执行人员提出将被执行人所有的3万吨的船舶作价抵偿给申请执行人,所有原股东无条件退出该船舶股权,而申请执行人则需承担该船舶尚欠的银行贷款3500万元以及该公司所欠燃油费、维修费、船员工资等1000万元的债务的建议。经过几轮磋商,双方均同意该方案,执行和解协议顺利签署,船舶平稳交付,案件妥善执行完毕,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各方利益。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