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一个时代的背影

——北湖小商品市场变迁记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5月19日 09:28:27

  北湖小商品市场

  文/王方图/惠广亮

  这里,曾经是宁海县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小商品市场。鼎盛时,面积达4000平方米,拥有558只摊位,年成交额达6000万元,年创税100多万元,是远近闻名的纳税大户,并解决了2000余人的就业难题。

  这里,曾经是宁海县的时尚之都,最时髦的衣衫从这里发轫,最新潮的箱包从这里发散。它的地位,和上海滩的南京路有得一比。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概从2014年开始,由于商业中心北移,更由于电商的兴起和县城同类市场的崛起,小商品市场风光不再,首先是客流量分流,随之而来的便是营业额减少,更由于它的先天不足:曾是宁波市第1号消防安全不达标市场!2016年11月,县政府一纸征收令发到了市场管理办公室。这里作为棚户区改造的第9号地块,市场将于今年8月30日全部关停。

  这就是北湖小商品市场,一个时代的背影。昨日,记者带着怀旧与期许的复杂心绪,走进了市场。

  近水楼台先得月

  老宁海都知道,跃龙街道北湖股份经济合作社原来叫蒲湖村,是因为村里有一片叫蒲湖的水面。小桥流水,蒹葭苍苍,曾是县城北门的一处好景致。

  时至1985年,这一片大约六七亩水面,依然鱼跃鸢飞。村里把鱼塘承包给个人养殖,承包费每年3000元。而此时,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宁海街头的语录牌被广告牌所取代,商业中心从桃源桥迅速北移,蒲湖一下子变成了地处闹市区的黄金宝地。区区3000元鱼塘承包费,是“樟树板做包装箱——伤料了”。

  农民是最现实的群体。当时的方小宝等北湖村班子,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一致认为应该利用这优越的地理位置办市场,以发挥更佳效益。1986年,村里克服困难,投资7万元,在蒲湖上铺设水泥多孔板,搭棚建成宁海县第一家小商品市场。开业时,虽然仅有80只摊位,但弯弯的卵石路两旁店铺挨挨挤挤,服装鞋帽五彩缤纷,木匠铁匠叮当作响……更有顾客摩肩接踵,商家吆喝推销,俨然一幅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当年,这个市场就为村里进账3万元!

  现任北湖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蒋克成思路清晰、表述练达,他告诉记者:开始时,这个市场由北湖村与跃龙工商所合办,工商所负责管理,北湖村提供场地,收入二、八分成。所以虽然生意红火,却秩序井然。

  1990年,北湖小商品市场进行第一次扩建改造。当时,由于秧田头路一带的住户翻修改造住宅,把破砖烂瓦倒入蒲湖,鱼塘实际上已荒废,村里索性把它填平,上浇水泥,建成“中央广场”,一排排钢架塑料大棚招人眼目,摊位由130只扩展到500只,形成了纺织、农具、服装、五金4大区块,年摊位费收入增加到15万元。1991年,小商品市场荣登县纳税大户光荣榜。

  故事一:小商品市场成了北湖村孵财富的第1只金蛋,村民从中获益多多。首先是就业,北湖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土地征用较多,形成了我县最早的一批“失地农民”。近水楼台先得月,50多户村民在市场找到了新饭碗。其次是带动周边屋租上升,由于市场兴旺,周边的村民住宅成了“街面屋”,年租金由二三万元一间逐渐抬升至五六万元。村民陈某还把两三间屋捅通,整体出租给人办商场,年租金20多万元,都赶得上一家小厂了。

  小商品市场旁原有一家村办企业“北湖饭店”,每年要亏损5万多元。1989年,村里把北湖饭店稍加改造,变成“北湖商店”对外出租,年租金每间10万元,还得托熟人才能拿到,仅此一项,村里每年增加收入100多万元。只要和小商品市场搭点边,就会变成一块让人流口水的宝地呀。

  1993年,记者与蒋勇老师合写的《占地利办三产,北湖村穷变富》报道,记述了小商品市场的红火景象,发表在《浙江日报》上,稍后又入选《遍地风流》丛书,在全国发行。小商品市场成了报上有名、广播有声、电视有形的明星市场。

  1997年纳税超30万元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