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雁苍山 > 往事如烟 正文
     高级检索
 
回不去的小巷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6月05日 09:35:21

  薛国苗

  临近拆迁,大夫第巷里的老住户开始渐渐四散,有临租房的,有买新房的,也有先向亲友借住的。在这里,昔日的喧哗慢慢地沉寂了下来,过不了多久,这个小巷就要被完全夷为平地了,上百年的小巷就这样消失了。

  据说此处,古时曾出过一位大夫,后来故定名为大夫第巷。小巷地处泊水塘的西北段,道路多用卵石铺就,顺着路势弯弯曲曲地向远处延伸,路面很窄,仅能容一辆三轮车勉强通过。这里尽是木结构老式瓦房,墙是用石头脚基的砖墙,最著名的有历经300多年的“赵家三台”四合院,我家就住在第三台的院子里。

  这些老房,因年代久远,瓦片上、旧墙头上生满了岁月的绿苔,一簇簇的狗尾巴草聚集在屋顶上和墙角边,春天绿着,秋天黄着,到了冬天,则会变黑。偶有半树繁花探出墙头,有红的、黄的、白的,在围墙头上向人们妖娆地微笑。院子东厢房边有一口长年不竭的古井,天蒙蒙亮就有人在一槌一槌在洗涮衣被,在一些院子的屋檐下晾晒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的院子里或二层楼窗口摆晒着时令的笋干、萝卜干等,这一切都为古旧的小巷增添了几许风情,成了小巷特有的风景。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虽然现在大家都用上了电、煤气,但在这里,却依然有六七户人家仍然保留着土灶铁镬。他们烧饭做菜时,不时会从灶间伸出屋顶的烟囱冒出缕缕烟雾。

  盛夏时,每到傍晚,小巷里的老人便会去公园或老银杏树下乘凉休息,还有一些人喜欢去巷边王阿姨那里,在地上洒泼一些水,然后搬出睡椅、长板凳之类,聚集在这里,喝茶,聊天,扇扇子,看星星。不时有风从巷子这头吹过来,又从那边吹过去,萤火虫也会来凑热闹,飞过来,飞过去,岁月静好,时光安详。

  小巷里的人都有人情味,谁家有动静,左邻右舍就都会来相帮相助。记得有一年夏天的夜晚,外面刮着大风,大雨如注,一位王姓的邻居闹肚子痛,情况越来越严重,加之还伴有发烧,在不断呻吟,更不巧的是,他的家属那天下午正去乡下娘家。最后,隔壁的小袁知道了这事,那时无“的”可打,更无救护车可叫,他就毫不犹豫地推出簇新的那时属于稀有的三大件之一——永久牌自行车,叫了一个朋友,一起将病人驮上自行车。就这样,两人一前一后,一只手推车,一只手扶住病人,快速及时地送到了医院。经医生急诊检查,认定是阑尾炎,医生还说,幸好送得及时,不然阑尾炎一穿孔就麻烦了。还有一次,有邻居小孩玩刀具割破手指,鲜血直流,孩子母亲因其男人在外地工作,正在束手无策犯难之时,也是邻居推上手拉车送医的,此类互帮的事都耳濡目染,巷内多着呢!谁家要是来了亲戚朋友带来土特产,都会挨家挨户送,共同分享。逢上婚嫁等喜事,还会送水果、糖果、馒头,盆来碗去,习以为常。

  现在,小巷终于要拆了,小巷里的人也终于要散开了。老房子渐渐空了,小巷没有了昔日的纷繁喧嚣,渐渐冷清了。去年,春节快到的时候,天气也就更寒冷了。我看见几只滞留在我家屋檐边的麻雀似乎也不太愿意地慢慢飞走,也搬家了。

  对于小巷里的老人来说,搬家可能会有很多的不舍。我的一个老朋友说,最舍不得的是两件事,一是老熟人四散不见了,自己也要迁住到人生地不熟的地盘去了。二是拆迁把他的土灶给毁了,从此再吃不到用土灶烧的米饭和锅巴粥吃了。不过,相对于老人们的不舍,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更向往新的生活。这也不奇怪,正所谓有破有立嘛。我想,不久的将来,这里会立起高楼,会重新变得繁华。这一切,都是历史的车轮。对于在这条巷子里住了30多年的我而言,不管到了何时,不管到了何处,我都不会忘了那条叫大夫第的小巷,不会忘了那棵几百年的银杏树,不会忘了那些在小巷里住过的朴实而又善良的人们。

录入: 袁银泽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活态传承活文化 创新保护谱新章
·梅林中心幼儿园举办首届幻想节活动
·桃源街道新任村社主职干部正式任职
·跃龙街道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全...
·桥头胡街道“民生广播”播出惠民...
·跃龙青年干部争做“消灭Ⅴ类水”...
·桃源街道全民动员打好治水持久战
·桥头胡街道持续深化“三改一拆”...
·把女儿当盗窃工具 竟有如此母亲!
·县第一医院优化急诊诊疗流程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