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雁苍山 > 往事如烟 正文
     高级检索
 
鸡行口制面社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6月26日 10:21:09

  仇叶祥

  上世纪七十年代,宁海县城最主要的街道是中大街。中大街东西走向,东起桃源桥,西至鸡行口。中大街连接着县城东、南、西、北的门。有四句顺口溜:东门沥卤滴浆。县城东部临海,盛产泥螺、蟹酱等水产品。南门瓜蒲茄菜。县城南面沙滩地多,适宜种植各种蔬菜,尤其是水车大萝卜更负盛名。西门大棒夹枪。县城西部多山,盛产竹、木、柴、炭。北门金银财宝。北门是通向宁波、上海的起点,滚滚财源从北门而来。这四句顺口溜,既形象地形容了宁海县城风貌,又充分说明了我县的地理环境。

  由于县城北面地理位置特殊,人们又把中大街桃源桥向北叫大北门,鸡行口向北叫小北门。鸡行口并不比桃源桥逊色,小北门与大北门齐名。鸡行口1929年省电话局宁海支局成立,这里就成为市民们寄信、打电话、拍电报、寄取邮件、包裹必去之地。1936年宁海至奉化公路通车,汽车站就建立在小北门路口,小北门就成为宁海通向宁波、上海的起点。1943年县银行在市门头成立,这里又成为宁海的金融中心。解放后县粮食局、县商业局;中国糖业烟酒公司宁海县分公司、中国土特产公司宁海分公司,都驻扎在小北门路旁。县水产公司、县食品公司、县糖烟酒公司、县土特产公司都在这一带设立门市部。这些部门掌管着全县民众吃、穿、用等分配大权,这些商店热销着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商品。

  鸡行口和小北门路交汇处,还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单位,叫“制面社”。制面社顾名思义:“制面”就是用面粉、米粉制成面条、年糕等食品。“社”是社会主义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企业改造,组织走合作化道路,成立起来的合作社。制面社是县商业局下属的一家集体企业。

  制面社有2个加工场和一个门市部。麦粉类加工场在中大街,生产麦粉类面条;米粉类加工场,生产米面、面干、年糕。门市部既卖自己加工的麦面、米面、面干、年糕;也卖小南门水作社加工的豆芽、豆腐、香干、心腐。那时面条、年糕凭粮票购买,市民能买到面条、年糕回家,就算是改善伙食了。豆制品要凭水作票购买。水作票只发给城镇居民户,能排队购买水作品,那是居民身份的象征。制面社门市部,每天天还没有亮,市民们就沿街排起长队。每逢清明节、七月半、年夜人们祭奠祖宗,水作品是不可缺少的供品,排队购买水作品的队伍就会更长、更长。

  1972年初,县城调整财贸队伍,我和小石从部队退伍,被县商业局招工,分配到制面社,安排在米粉类加工场。加工场在鸡行口和小北门路交汇处,矮小破旧的平房总面积不会超过60平方米。东面双扇门朝着小北门路开,南面一墙之隔,是一个臭烘烘的公共厕所。西面搭着工棚,工棚内安装着电动磨粉机。坐北朝南的平屋里,有蒸面粉的地灶、做米面的大铁锅、捣年糕的搭对、加工米干的大木架、揉面的案板、储藏大米的小仓库等等。不进此门,很难想象那“鸡蛋壳里做道场”的情景。

  进工场第一天,让我很吃惊,迎接我俩的是5位比我父母年龄还大的老员工,他(她)们1男4女。男性职工姓陈,五十多岁,1.75米以上的个子,长方型的脸蛋,长着络腮胡子,有点谢顶,如果穿上得体的时装,一定也是一位美男子。他讲话略带口吃,一看就是一个忠厚老实人。他是这个加工场的负责人,做米面、面干、年糕技术高超,对工作任劳任怨。一进门,我俩就认准他是师傅。可能是他自加入合作社以来,小小的加工场从没有来过徒弟;也可能我俩是退伍军人,他不敢当面说我俩是他的徒弟,他在称呼我俩时,总是在“小仇”、“小石”后面加上同志两字。但我俩能看出,他心里是把我俩当徒弟了,他希望制面社事业后继有人,他愿意把毕生的手艺传授给我俩。

  他说宁海人喜欢吃水磨粉加工的米面、年糕。水磨粉食品要想味道好,第一关就是把握米在水里浸泡的时间,浸泡时间长了,做出来的米面、年糕嚼起来没有劲;浸泡时间短了,做出来的米面、年糕口感发硬。春、夏、秋、冬气温不同,浸泡米的时间也不同,浸泡米的程度,是水磨粉类食品的关键。掌握浸泡米程度,一靠眼睛看、二靠双手捏。做米面、面干、年糕的米粉要放在蒸笼里蒸,掌握好米粉的生熟度,又是制作这类食品的难点。年糕粉要蒸得熟透;米面粉只能蒸到七分熟。他又说国家对米面、面干、年糕加工都有标准:1斤大米加工2.2斤米面;1斤大米加工0.95斤面干;一斤大米加工1.5斤年糕,这些标准都与水分有关,一定要把握好。加工的产品分量少了,企业会亏损。加工的产品分量多了,顾客就吃亏。他言传身教,把怎样浸米、磨粉、蒸面、出产品等每个环节,讲得详详细细,示范得一清二楚,让我俩很快就入了门。

  工场里的4位女性,性格各不相同。她们长期相处在这狭窄、昏暗的加工场里,免不了发生矛盾,有时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互不相让,生起气来几天不说话。但大家对工作都有极强的责任心,每人都会努力干好自己分内的活。对我俩的到来,她们一个个都显得特别高兴、热情。我们称她们“阿姆”,她们称我们“同志”。她们从生活上关心我俩,业务上指导我俩。我俩从体力上照顾她们,挑煤、出煤渣、搬大米、磨粉等脏活、重活抢着干。以青年人的开朗、活跃感染她们,打破小平屋里沉闷的气氛。她们说:你俩的到来,不但为这个加工场带来了生机,还调节起这里和谐的氛围,让大家干起活来更加有劲。

  在制面社工作很辛苦,凌晨3时就得起床。到工场生炉、和面、上蒸笼、捣年糕、做米面。虽然是凌晨3点钟,但这里并不寂寞,那一墙之隔的厕所,昼夜不断人;食品公司门市部早早就有人在排队,等待购买猪油、肥肉、猪内脏等紧俏品;每逢三、六、九县城市日,早起赶市的人,天蒙蒙亮,就在小北门路上走动。7时半前,我们把加工好的米面、年糕送到门市部。接下来再加工米面干,刚出笼的米面干,挂在长竹竿上,抬到鸡行口南面的晒场去晒,遇到刮风下雨,还得及时抢收。下午洗米、磨粉、出煤渣、挑煤、打扫卫生,忙到3时过后才能下班。

  在这个很不起眼的单位上班,又干着那么辛苦的活,可我心里仍感到甜滋滋的。我到制面社工作报到的头夜,父亲对我说:上等之人住街角,下等之人摸田角。民以食为天,你到制面社工作,天天与吃食打交道,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啊!我也想:能在县城鸡行口工作,也算是上等之人了。何况这里有陈师父,王、孔、邵、褚四位可亲可爱的阿姆。这里是我跳出农门的第一站,俗话说:让街边扫帚放上三年,也会变灵的。我要以鸡行口制面社为起点,创造出人生的一番新天地。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防汛减灾 “一图三表”上墙
·东观社区组织党员 重温入党誓词
·强蛟、大佳何携手开展 主题党日活动
·关注土地资源 共筑生态文明
·加强禁毒宣传 共建无毒家园
·桃源街道干部群众一天献血超过3万...
·跃龙街道集中整治跃龙山公园周边...
·又到一年放榜时
·桥头胡街道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
·跃龙街道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