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宁海 正文

讲述人:南联村“第一书记”江文军

【宁波日报】进村“赶考”的日日夜夜

——“第一书记”驻村故事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8月07日 14:56:41

(《宁波日报》2017年8月7日 第A9版)

  风景秀丽的英雄水库

  “第一书记”江文军(左)与村书记到隐居建设现场查看建设情况

  “第一书记”林建华(左二)在村中心的大樟树下,与村民拉家常、聊民事

  “第一书记”张高亮(右二)与镇村干部就村商务楼建设进行现场踏勘、商议

  本报记者黄合实习生陈含章通讯员勇祖轩

  图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

  编者按

  从“软弱村”到“样板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近年来,四明大地上一个个村子华丽蜕变。

  没有资金,整合资源送服务;没有思路,寻求外援促发展;没有人才,统一思想联合力……在村子“转型”发展的背后,有着一位位驻村“第一书记”奔波的身影。自2010年起,我市探索选派“第一书记”到矛盾复杂、经济薄弱、发展任务重的村任职,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带领发展致富、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茬接着一茬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天,就让我们聚焦这群“第一书记”,听听他们下沉一线、担当克难的富民故事,看看基层第一线“宁波铁军”书写的强村诗篇。

  ▲让“美”扎根南联

  人物名片:江文军,男,1967年2月出生,1991年1月入党,2010年1月起任江北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2015年7月起任江北区慈城镇南联村“第一书记”。

  履职感言:既然来了,就要为老百姓做点事。

  上任后头一个月,走遍了全村256户人家——“用脚步丈量民情”,这是江文军坚持的治村理念。

  经济不发展,交通又处于末梢,环境又不给力……在走访过程中,一个个影响村子发展的“硬骨头”,浮出水面。毕竟南联就是个偏隅小村,要弯道超车,关键是思路要打开、理念要跟上。

  经过反复调研,江文军的目光最终落在了“美”字上——附近村落的乡村旅游,做得红红火火,南联坐拥好山好水,是不是也可以在生态经济方面分一杯羹?

  万丈高楼平地起,江文军的头一炮,是从南联村的环境整治开始的。

  随处可见的鸡鸭,臭味四溢的猪粪牛粪……为了推进畜禽整治,江文军每天蹲在现场做养殖户的工作,顾不得皮鞋和衬衫,踩着污泥帮助养殖户拆除棚屋。短短半个月,在班子的集体努力下,南联村18户养殖户卖掉了鸡鸭,成为慈城镇里第一批完成畜禽整治的村。

  生活污水直排,农业污水随意排放……为了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江文军又带领村班子每天查进度、看细节,与项目部一起研究如何施工,如何减少对村民的影响。村里的老姚不配合项目施工,江文军驱车将老姚姐姐接过来,上门一起做思想工作。最终,南联村完成了251户村民的污水管网建设,集污纳管率达到98%。

  打扫干净了“房子”,自然有慕名而来的“客人”。在江文军的牵线搭桥下,国内知名民宿“隐居”看中了南联村的山水资源,2016年6月“隐居”项目终于落户,即将正式对外经营。

  当了两年“第一书记”,南联村逐步发展为集旅游、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经济村,2016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比2014年增长近20%。

  “随着民宿形成群落,以后南联的未来‘美’着呢!”对此,江文军信心满满。

  讲述人:雷山村“第一书记”徐葵玉

  ▲引得活水入村来

  人物名片:徐葵玉,女,1973年7月出生,1998年8月入党,2014年6月起任奉化区西坞街道妇联主席,2016年2月起任西坞街道雷山村“第一书记”。

  履职感言:踏遍村子里里外外,引得金溪一源活水。

  为村里的事情来回奔波,徐葵玉被晒黑了不少,皮肤变得粗糙,连说话也变得越来越“土”了。

  不久前,以雷山村为起点、长约3公里的金溪漂流基地,投入试运营。预计,这个基地可以让雷山村集体经济每年至少增加5到6万,还能带动村民就业。“我对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看好!”徐葵玉说。

  都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雷山村故事的转机,和徐葵玉的支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雷山村虽说是金溪的源头,但长期以来班子心不齐,也没有能人“扶上马”,村民们只能眼巴巴看着周围村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自家的村子成了“破落户”。

  2016年,徐葵玉临危受命。虽说是“第一书记”,但徐葵玉打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只是临时“输血”,要真正实现发展还是要挖掘新的力量,“光靠一个人,是挑不起这个担子的。”

  上任的头一件事,徐葵玉就东奔西走收集“情报”,根据各方面综合考评为村里“领头雁”列出一串名单,招徕了陈四海等一批有见地、有能力的带头人牵引村里的各类工作,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村班子。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新班子的统一筹划下,雷山村拉开了乡村旅游的大旗。去年,借着西坞街道“金溪五村”党建联合体的东风,雷山村迎来了来自同济大学的专家团队,为村子发展量身定制整体规划。

  村民合资修缮文物保护点,恢复雷山村厅堂古屋、古庙、古道、古池原貌,开发半亭村狮子山攀岩与拓展“宝地”……经过一年半的努力,雷山村不仅成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提高了5倍,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

  “我也是雷山村一份子,为大伙儿干点事,再苦再累也值得!”徐葵玉说。

  讲述人:民丰村“第一书记”王红军

  ▲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

  人物名片:王红军,男,1975年10月出生,1998年1月入党,2012年9月起任北仑区发改局副主任科员,2015年7月起任春晓街道民丰村“第一书记”。

  履职感言:想好发展路,做好眼下事。

  “搞什么旅游,对我们能带来什么好处?”“干好本职工作就得了,特色活动咱也管不好。”……

  王红军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刚刚到民丰村当“第一书记”的时候,来自基层村民们的质疑声。村里的老人们说,民丰村也曾试图发展过乡村旅游,但受种种原因的影响,这条路没走成,村民却对班子失去了信心。

  在质疑面前,王红军没有退却。一番细致考量过后,王红军还是认准了原来的规划,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方面,他与村干部协同,连续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最大程度获得村民的支持;另一方面,借着春晓街道鼓励民居民宿政策的东风迅速发展,“要做第一个开张的”,让民丰村成为典型。

  “民宿的打造,书记真的是从头跟到尾,有时候他到得比我们主人还要早,在装修风格跟实用性方面都下足了功夫,比我们当家的还操劳。”民宿主人纷纷“点赞”。

  不仅如此,王红军还专门跑到旅行社去取经,为乡村旅游提高附加值。发挥妇代会成员的手工艺专长制作传统美食、发挥老年协会成员的才艺开发舞龙和车子灯体验项目、发挥专项旅游负责人的经验优势制定活动方案……结合本地实际的民宿文化,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渐渐地,民丰村的民宿打出了名气,周末的游客量达到日均300多人次。

  于是,在王红军的建议下,村里又专门成立了旅游公司,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对民宿经营进行规范提升,让更多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绿色发展,焕发生机。如今的民丰村处处生机盎然,彻彻底底摘掉了“穷帽”。

  讲述人:兴坑村“第一书记”林建华

  ▲一心一意做好“村里事”

  人物名片:林建华,男,1976年12月出生,1997年6月入党,2015年1月起任象山县网络民情会办中心办理部主任,2016年6月起任象山县茅洋乡兴坑村“第一书记”。

  履职感言: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

  去年6月,不惑之年的林建华受组织委派,担任茅洋乡兴坑村“第一书记”。

  接到下村通知的那天,家人的反对也如期而至——从乡镇调回城里还不到一年,家里还有生病的老婆要照顾,再加上兴坑村比较复杂,矛盾纠纷难以处理,何必要去惹这个麻烦?

  不过,从事乡村教育10余年的林建华认为,只要像对待学生一样去关心群众,群众也会像尊敬老师一样拥护你,想干好工作肯定能得到理解支持。

  兴坑村是茅洋乡远近闻名的复杂村,一年到头开不起几次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群众意见很大。

  于是,从驻村第一天开始,林建华就马不停蹄地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每逢周二在村里的大樟树下,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坐在群众中拉家常,大家也敞开来把家里头难事说给他听。

  短短半年间,兴坑村先后出台了村班子议事、村干部值班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久而久之,“有事找村干部说”成了兴坑村人的习惯。

  孤寡老人石伟夫身患重病,生活十分困难,甚至连医药费都付不出。林建华知晓后,立马找到民政部门为他争取补助金,并帮他办好搬进乡敬老院的所有手续,让老人没了后顾之忧。

  为了更好地帮村里生活困难的群众,林建华自掏腰包为全村低保户和残疾人购买了一份意外商业保险。恰巧春节期间,一位病故村民因投了保,获得了2000元的丧葬补助金,缓解了家庭负担。

  如今的兴坑村,溪水潺潺、绿水成荫,村貌民风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秉持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的工作理念,林建华把远近闻名的矛盾复杂村变成了和谐村。

  讲述人:小施山村“第一书记”赵春峰

  ▲巧手化解千千结

  人物名片:赵春峰,男,1978年12月出生,2002年10月入党,2015年12月起任慈溪市龙山镇社会事务办主任,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任慈溪市龙山镇小施山村“第一书记”。

  履职感言:有限的时间里,多干实在的事。

  下派到村的“第一书记”,还有一个俗称,就是“救火队长”。

  2014年,赵春峰下派到小施山村不久,全省统一开展渔业“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村里50余户渔民、近40条船涉及无证无照,将被拆解取缔。

  小施山村位于龙山镇北部,是一个靠海吃海的薄弱村。原本,出海捕捞鳗苗、蟹苗等水产品,是村里人重要的生产方式。现在,没了渔船,村民该如何讨生活?

  怎么办?面对越来越多上门问出路的渔户,赵春峰静下心来,着手为他们想办法。

  经过多方问计取经,赵春峰瞄上了海涂养殖。他挨家挨户走访,边解释渔船拆解取缔补助政策,边交流海涂养殖想法,边收集渔户意见建议。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海涂养殖?他先选择几个大户作为代表,集中起来召开协调会议,最终才确定方案。

  渔户自主结对集资、镇村适当帮扶,引进养殖鱼虾海瓜子等海产品——最终村里拿出的“转型方案”里,细细地罗列了具体的实施细节,为失业渔户的生计做了充分打算。

  对于一些缺乏经济实力的渔户,又该怎么办?赵春峰再次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拓展产业渠道——结合镇里泥螺品牌打造,开展海产品深加工,形成渔业捕捞、养殖、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吸引当地渔民再就业。

  短短几年下来,小施山村在转型发展中抓住了机遇,从一个软弱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为发展潜力村。不仅没有造成群体性的事件,反而让不少渔民就此增收,海涂养殖规模扩大到了700余亩,渔户人均年收入超10万。

  周边三条河道完成了清淤、疏浚工作,完成了施山河砌坎工程,成功创建了宁波市水环境整治示范村,综合贸易市场、物业用房等项目正紧张推进……一步紧跟一步走,小施山村的富美蓝图已徐徐展开。

  讲述人:樟树村“第一书记”张高亮

  ▲民生为本时刻记

  人物名片:张高亮,男,1975年2月出生,2005年10月入党,2013年4月起任宁海县西店镇派出所副所长,2016年6月起任西店镇樟树村“第一书记”。

  履职感言:民生为本时刻记,群众冷暖挂心头。

  “责任重大”,这是张高亮来到西店镇樟树村的第一感受。

  樟树村位于宁海工业重镇西店镇,大批外来人员在村务工。村里外来人口数量达6000多名,远远超过了本村人口——外来人口较多、集体经济落后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个问题。

  特别是灾情险情出现的时候,因为复杂的辖区治安环境,在救援维稳的过程中,往往也增添了几分不稳定因素。

  “我去,西店的地形,我比较熟悉!”2016年9月,“莫兰蒂”台风来袭,宁海境内迎来特大暴雨。开发区有户民居进水严重,有孕妇及儿童等9人被困。身为村里的“第一书记”,张高亮主动请缨。

  暴雨如注,即使雨刮器调至最高速,前方仍是一片迷茫。

  一路上,张高亮硬是凭着以往经验判断路况,快速赶到开发区。眼看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意外出现了。车子被高速涵洞的积水挡住,再也无法前进。时间不等人,张高亮急忙跳下车,带领民警在泥泞的道路上跑步前进。

  行进到居民家不远处,大家都被一条湍急的溪流挡住了脚步,怎么办?张高亮率先跳下水,顺着污水管,涉水前进。顾不得擦掉满脸的汗水和雨水,张高亮一把抱过被困的孩子,小心地将孩子护送至安全地点——当救援队员将最后一名群众营救上岸时,突然一声巨响,民房轰然倒塌。

  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公安干警,张高亮不仅关心群众冷暖,同样是个说一不二的实干派。

  “下一步,占地50亩的菜市场地块将更新改造,占地80余亩的小洋虾塘也要开发建设……”细数着一个个项目,谋划着村里的发展路子,张高亮浑身充满了干劲。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