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史海钩沉 正文
     高级检索
 
罗赤城与儒乡宁海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8月14日 09:03:10

  童章回

  赤城是乡贤罗适(1029一1101)的号。罗适是溪南罗家第二代祖,北宋治平二年(1065)考取进士后,任职34年,六任地方官,以称职爱民著称,多地百姓立生祠纪念他,还被皇帝封为元祐名臣。罗适在学术上,被思想家叶适赞为“理学先声”“浙学先河”,位列台州乡贤之首。罗适在繁忙的政务中,对家乡亦很关心,尤其关注教育,是宁海成为儒乡的功臣。《永乐院碑记》和《赤城书堂记》有记载。

  罗适成为进士的北宋时期,宁海能读懂《五经》等古籍的人不多,《嘉定赤城志》载:“罗提刑适记云:余成童时,好读书,而乡中无文籍,惟乡先生朱叟绛,世传《论语》、《毛诗》,皆无注解,余手写读之,茫然不知义旨之罅隙,唯永叹而已。庆历中,有僧智贤师、禹昭师,皆里释之秀者。同游钱塘,传智者教,以余力事明静大师,惟贤通儒书,能讲《五经》、《论语》。二师性明敏,志坚而气刚,各以儒、释二家自负,不少下人。余因得与二师游,假其书,叩其论议,日浸淫开发,闻此达彼,由是知圣贤之门墙有可入者,遂寻师访友,以终学业。余知经术之为乐,权舆於二师也。”从上述可知,北宋庆历年间(1041一1048)的宁海,书籍不多,师资水平是较低的,罗适是得到高僧智贤等的辅导而成才。

  查宁海进士录,北宋仅有罗适和周弁父子等6名进士。周弁于嘉祐六年(1061)首登宁海进士位,到70年后的南宋绍兴30年(1130),才有王齐舆等3人登科,此后几乎每届均有宁海人登科。南宋咸淳元年至十年间,四届共有42名宁海人考取进士,宁海成为儒乡。南宋时,共有134名宁海人登进士位,是北宋罗适等倡导读书、宁海子弟发愤自奋的结果。元代没有宁海人成为进士,是宁海人秉硬气不愿应“纪纲礼教沦荡澌尽”的元朝科考之故。

  元初王应麟写的《赤城书堂记》,表述了创办赤城书堂以纪念罗公,及生员、堂长、教师、教育内容、规约、稽经订史等教研活动状况。以众多的进士、太学生集一堂,仿兰田丽泽的规约办学,展示了上规模、多功能的书院风采。赤城书堂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可与兰田丽泽竞美的浙东学府。书堂位于雁苍山吉祥寺东,今墙垣仍存。书堂北邻五山林场香岩林区场部,南侧为占地12石的操场遗址。与赤城书堂同时的,还有西溪的新田书堂、白峤的员山书堂等。记中又论述宁海自古重教化,“今宁海,耆德鸿生,式克宪,慕前哲,启迪后进……师道立,善人多,庶几见睢阳之盛。诗云,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罗公有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子其懋哉……日多耄士,推家之教,为天下法,将自兹始,故乐为之书。”可见当时赤城书堂的地位及对后人的意义,也是罗赤城作为宁海儒乡奠基人的证明。这一篇记文,记述了赤城书院兼罗公乡贤祠的全貌,并介绍了罗公的事迹和书院在宁海、浙东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明成化十五年(1479),四明人陆瑜写的《宁海儒学记》称:“台州宁海县,旧有学,自洪武到永乐初,名儒辈出,甲于他邑。”明代初年,宁海出了方克勤、叶伯巨、詹鼎、叶兑、卢原质等饱学、直言、为民之士,可谓人才济济。后由于永乐年间的方孝孺大案,宁海人应考科举的少了。明代永乐后进士共18人,其中武进士2人。清代进士共13人,7人为武进士。宁海人中举少了,并不是读书人少了,而是罗赤城等先贤推动形成的“硬气”,使饱学之士耻于与昏君奸臣为伍,不赴科举之故。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中国制造2025”政策宣讲进我县
·助力打造城市南大门新形象
·新市民党员 带头志愿清理河塘
·“百姓事马上办·民生热线”预告
·清风扬帆 交通有约
·致敬城市守护者
·市民反映绿化遮挡交通标识
·为生命安全护航
·多管下地 解决“马路拉链”问题
·桥头胡街道开展“快乐假期,快乐...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