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让古建筑“内外”兼修 重焕生机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9月25日 08:56:39

  见习记者卓佳洋通讯员权小江邵颖玢

  传统建筑和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烙印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一个古村落就是一段历史,一幢古建筑就有一个故事,如果说人们的精神家园需要有一个具象的依托,那就属建筑空间了。经过历史洗涤的民宅、祠堂、寺庙、道观、牌坊、书院、楼、台、亭、阁等建筑物,是传承农业、农村、乡土文化的基础,也让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有了碰撞和衔接的契机。如何让这些古建筑和它的“内涵”一起延续下去,成了我们现在正在探索的一个问题。

  1

  宁海自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县以来,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颇具连贯性的地域位置,悠久的历史长河,使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祖先的遗存。

  2007年,我县前童镇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我县被命名为中国古戏台之乡,同时成立中国古戏台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许家山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西岙、龙宫、清潭三个村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力洋、东岙、梅枝田三个村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箬岙村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短短数年我县就有8个中国传统村落,成为宁波市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县。今年,宁海石碾群、万年桥、戊己桥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加上此前公布的王锡桐起义遗址、柔石故居、潘天寿故居、黄坛三堂和西岙石拱桥,截至目前,我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量达8处。古村落文化、古戏台文化、宗祠文化等融汇成了我县古建筑类的特色地方文化。

  为了给历史文化古镇、古村、古街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我县把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保护与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体系,制订了一系列历史文化古镇、古村、古街、传统村落的保护条例。

  重新搭上梁柱的古建筑

  然而,对于古建筑而言,能屹立数百年不倒,实在难得,而历史建筑、文物等“封号”也已经体现了它们的地位。另一方面,经历过时代的风霜、岁月的摧残,它们多数早已风烛残年,轻者小病缠身,重者苟延残喘,需要被照料。建筑保护本来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风吹日晒雨淋,自然的破坏力是它们逃不开的问题。

  对古建筑的保护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基本原则。可分为两种主要的保护类型,一是保养维护,二是落架大修。保养维护是局部的修缮,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提倡“小干扰”的保养维护。落架大修是指当建筑构架中主要承重构件残损,有待彻底整修或更换时,先将建筑构架全部或局部拆落,修配后再按原状安装的维修方法。此方法旨在原生态就地保护可以保存的历史信息,尽力做到现状“原生态”的保护,使历史信息的载体少受干扰。这样保留的“现状”可以让更多的保护研究者从不同时期应用不同手段与技术从不同角度、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