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老无所依之痛谁来解?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10月11日 08:58:52

  涧泉

  近日,受一个老同学的委托,帮她父亲办个转院证明。老同学是独生子女,在外打拼,父母年纪大了,开始有病之痛,想转去上级医院,她不在父母身边,又心疼父母拖着病体受奔波之苦,就让我帮着办理。还记得多年前,到另一个老同学家送点东西,快晚上7点了,同学的爸爸妈妈刚煮了泡饭吃上,他们都退而不休,继续返聘工作,两个儿女,女儿在美国读到了博士,儿子在杭州工作那时还没买房,这就是俩老奋斗的动力。儿女都很有出息,可他们的生活也真的很“潦草”,没有想象中有闲有钱的生活品质,怎么简单怎么来。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多数儿女对父母的牵挂和心疼也一样,只是子欲养而力不足,人生总有很多无奈。

  正如最近两篇关于空巢老人的报道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我最无助的时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如果我们中的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就紧随其后,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两篇报道列举的种种事例道出了许多空巢老人共同的“处境”:老伴突然从床上摔下来却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不怕死就怕生病、更怕得要人伺候的病;一个离世,另一个也无法独活。那样实在太孤独了,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相信只要是在外的子女,都会对父母这种种难处有着切肤之痛,也对自己的中年危机“压力山大”。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老人有老人的苦楚,子女有子女的难处,独生子女更无法两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儿女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家庭越来越多。于父母而言,身体康健时大都希望自己和子女的生活各自独立,子女有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平台有更好的发展,但人到暮年,身体每况愈下,对于亲情的渴望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何让“通讯录里的父母”安享晚年,不单单是子女的问题,更是一道沉重的社会考题。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可以说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居家养老、社区互助养老、共享养老、众筹养老等各种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会员制”互助模式、日本的邻里互助网络,都为互助养老提供了借鉴。

  我们不妨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互助养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充分挖掘已有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如“社区互助养老”,可以以社区为单位,采用“社区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方式,整合社区内所有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力量及其养老资源,通过老年互助服务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日常生活帮助、行动上的协助等照顾,实现老人之间的自助、互助,既有养老院、敬老院等社会化养老的特征,又合乎传统家庭养老习俗,更强调普通居民间相互帮扶与慰藉。每一种有意义的养老探索都可以尝试,每一种助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模式都值得点赞。

  养老服务多样化,市场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政府制定好行业标准,市场自然会呈现更多可供选择的养老服务。我们期待,养老模式更多元、社会保障更有力,让“老有所依”更现实。

  而作为远方的子女,平时应尽可能多和父母煲煲电话粥乃至常回家看看。毕竟,不管是哪一种养老服务,儿女的关切永不可替代。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