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长街走书:深藏在山隅海陬的曲艺传奇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10月30日 10:08:48

  文黄海清

  今年7月的夏夜,长街镇塘里村的街巷显得格外寂寥,坐在门前屋后乘凉的人们零零落落。村里的文化礼堂却是另一番景象,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有老人、孩童,也有不少年轻人。走书——这种对于80后来说遥远得如同传说的地方曲艺再一次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除了后场两位琴师,台上只有一桌、一椅,演员手里只有一折扇、一醒木、一手巾。当悠扬的琴声响起,醒木落下,老艺人胡林凤一人分饰多角,时而扮生、时而扮旦、时而扮丑,又唱又做,伴随着方言叙事,演绎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剧情有悲情、有喜乐、有诙谐,当台下的观众正听得如痴如醉,故事也正进入高潮时,只听台上一声醒木敲响:“各位听众,夜到唱到这里结束,要知后事如何,明天夜到再来。”

  对于台下的很多人来说,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渊源:文化匮乏年代的精神食粮

  宁海长街的走书源于宁波,原称“莲花文书”,也叫犁铧文书,是江南三大曲艺之一(另为苏州评弹和绍兴莲花落),前身起源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一直流行于宁波及舟山群岛一带,1956年定名为走书。

  上世纪60年代是宁波走书走向辉煌的年代,那时仅宁波城区就有固定书场20多个,在最繁华的东门大街一带,满眼都是表演走书的书摊。也就在这个时候,走书开始出现在长街。《长街镇志》记载:“20世纪60年代,有好乐者从宁波带入走书曲谱。稍后,始见有外籍艺人到长街表演走书。70年代后,本籍人也开始学演走书。”

  胡家馈老先生就是把走书曲谱带到长街的人之一。1964年,他考入宁波师范学院,第二学期起,就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学农,开始半耕半读的生活。陶公山、庄桥机场附近的农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懂音律、擅胡琴,京剧、越剧都涉猎颇深的他每天和贫下中农打交道,很快就对乡间非常流行的走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那时候,正逢文化大革命,越剧不能唱,京剧只有八个样板戏,文化生活单调,走书这种曲艺形式通俗易懂,故事性强,非常受老百姓的喜欢。”胡家馈记得他在宁波师范学院演出时就编排过一个节目——《宋江是个投降派》。

  在那个特定时代,任何带有“封建”色彩的题材都不能触碰,有深厚的民间传统的书目都在被禁之列,最流行的是《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等战争题材的长篇大书。

  师范毕业后,胡家馈把走书曲谱带到了长街,自己则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但是,他始终保留着对曲艺的爱好,工作之余,教教乡人器乐,弹、吹、拉、敲,倾心相授,一共教出了十几个徒弟。这些徒弟,很多成为了长街走书的后场艺人。

  “走书的曲调主要有四平调、赋调、码头调、三顿、词调、擂板等。后来,走书艺术还插入了一些越剧曲调和大陆调等小调。”胡家馈认为传统书目的流行,让长街走书开始走向了辉煌。

  70年代,随着宁波走书进入最辉煌的时代,经常有走书艺人在宁海各地乡村演出,长街本土的曲艺人才开始纷纷登台演出,成为了名声远播的名角,比较著名的有大祝的祝立方、李春莲夫妇和合宁的胡林凤。祝立方夫妇夫拉妇唱,配合默契,而胡林凤则把长街走书的传承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宁海甚至周边县市走书艺人中的一个传奇。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