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缑乡风物 正文
     高级检索
 
许家山烽火台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12月04日 09:29:39

  葛云高

  烽火台正名为烽燧、烽堠,俗称烟墩。

  烽燧传警是古代一种通过放火或放烟的方式传递军情的手段。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故名烽燧。烽燧传警的办法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防止别国入侵,纷纷修建长城。尤其到秦朝,将各国长城连接起来后,烽燧与长城便联系在一起,并开始称为烽火台,成了历代常设的军事防御建筑,用以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

  许家山地处宁海东部,依山凭海,历来就是保卫县城的军事要塞。正是因为这一重要的战略地位,明代,许家山的东首稻蓬山上专门筑起烽火台。

  明洪武十一年(1378),朝廷下令,在浙江明、绍、台、温等处沿海筑烽火台,以防倭寇侵犯。当时是5里或10里设一个烽火台,每个烽火台设有5至10个兵丁守护。这时候,我县的东南沿海一带相继筑起王干山、山头旗山、车岙山、湘岙山、许家山、道士桥等烽火台。遇到敌人进犯,便要点火或放烟,将消息传递给隔壁的烽火台。这样依次传递,很快便可抵达军事中枢,起着传递紧急军情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家山烽火台的墩台已经塌崩了。2016年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下,重新修筑了烽火台。现在新筑的烽火台呈四棱台型,下底边长10米,上边长9.5米,高4米多。墙体外用铜板石砌成,内用石与土夯实,台面又用铜板石铺砌平整。台西面有宽约1米的石阶直达台顶,有12级。台顶四周用方木条做了护栏。登台居高临下,四周无障碍物,能俯视东南的白峤港,与东北的道士桥烽火台互成犄角。

  遥想几百年前的许家山烽火台,凭借山峰的天然优势守兵值勤,守护平安。当守兵瞭望到远处山头出现“日放烽烟夜明火”的军事信息时,便举起牛角用力吹响。顷刻间,山谷回声嘹亮。这时,山下的指挥官和守兵根据号角声的长短来判断军情缓急,派兵出动防御。当年的烽火台为我们后人留下历史,更为后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现新筑烽火台同样留下了乡愁,使许家山增添了一个新景观。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山村义诊送健康
·“五水”进课堂 “节水”齐行动
·农房确权登记“一次都不用跑”
·送法进企业 服务促发展
·增强保健意识 关爱女性健康
·“美丽庭院”大家评
·“汤水”
·跃龙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结硕果
·桃源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梅林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送上门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