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乡村振兴也需“工匠精神”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4月19日 08:30:43

  赵燕

  五一将至,“工匠精神”又一次浓墨重彩登上各大媒体的显要位置。工匠精神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令人可喜的是,新时代“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匠”不再局限于传统手工艺人以及狭隘的“工”的范畴,一批和农业、乡村相关的“匠人”也在被表彰之列。笔者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大时代背景下,这种转变十分必要,工厂车间需要工匠专业敬业,广阔的农村大地同样也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振兴乡村的动力。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擘画了农村发展的美好未来,那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但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靠什么?还是要靠一批对农业有认真干劲的人,说到底,就是需要一批能扎根农村,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农业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长、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产业,只有懂农业,才能克服浮躁心态,把急功近利转化为立足长远,才能有计划地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转型。不打牢这个“专业人才补丁”,乡村振兴战略就难以落地生根,更别说开花结果了。毕竟乡村振兴,选准产业也很关键。谁也不能保证今年畅销的农产品明年依然前景看好,这就要求懂农业的专业带头人能根据市场调整种植业结构,同时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完善的产业链,不断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除了需要对农业的“懂和专”,“工匠精神”所包涵的对职业的“敬与爱”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爱农村、爱农民,才能真正沉下来,扎根乡村,避免有始无终的结局。君不见,因为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不少农家出身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回乡当农民。而好不容易回来的青年,却要接受村民质疑的目光,“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在村民的心中,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就应该成为大城市的一员,如果你返乡种植瓜果,往往会让“回归”成了“无用”的代名词。而农业偏偏又是一个回报周期长的产业,在没有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心实意地爱农村,父母亲戚的反对、村民的偏见都可以让你停下前行的脚步,最终选择黯然离开。

  当然,光靠个人的专业、情怀也很难支撑工匠精神的发扬壮大,培养工匠精神还离不开政策红利的灌溉。作为政府部门,要积极播洒政策“及时雨”,扶持培育更多的农业匠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