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砍!不砍?……

朋友圈掀起“砍价”潮 小心“砍”到自己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5月07日 07:53:34

  记者何莎莎

  (本周关注)

  “亲,帮忙砍个价哦!”

  继大规模求赞求投票后,万能的朋友圈再掀“砍价”潮。对此,有人玩得不亦乐乎,却也有人不堪其扰,甚至称其为朋友圈“扰民”现象,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不堪其扰!“帮砍”请求被指消费友情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兴起各种“砍价”活动,市民只要点击链接,就可以参与或帮忙砍价,砍价成功后填写相关配送或取货信息便能低价购得相应商品。

  日前,记者点开朋友圈里的一则砍价信息,在授权其获取微信头像等相关信息后进入主页面,页面显示原价为150元的景区通票,最低可砍至20.18元,限量900份。根据页面信息显示,该用户参与的砍价活动最终在101名好友的助攻下,顺利拿下优惠票价。

  之前参与了砍价活动的市民小何告诉记者,自己相中的瑜伽馆正好搞活动,原价680元的体验月卡,参加砍价活动最低只要280元。“其实找人砍价挺不好意思的,但是优惠力度这么大,正好自己也需要,就只能厚着脸皮找朋友砍价了。”

  “那些发在朋友圈求砍价的算是比较‘佛系’的,有些人直接就把链接发到我微信上让我帮忙砍价,弄得我很尴尬,帮忙砍吧怕会有安全隐患,不帮忙吧又显得不近人情。”微友“阿丫”说,这些砍价活动往往需要点进某个链接,并进行隐私授权后才能进行,有些还要输入个人手机号,安全风险还是蛮高的。

  “有些商品砍价后的价格比成本价还低,东西能好到哪里去,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还是不要贪这种小便宜。”微友“叶子”说,“前阵子看到几千块的东西砍价后只要几百块,哪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对于砍价信息,很多人的态度是不看好且认为不讨喜,觉得以消费朋友的方式获得低价且质量不一定好的产品并非明智之举。

  了解一下!穿着“砍价”外衣的各种骗局

  记者了解到,“帮砍”活动起初只是用于营销,不少商家希望通过这种活动吸引消费者在朋友圈转发关注,从而达到自己的营销目的。朋友圈这种砍价活动目前仍非常流行,砍价物品大到各类电子产品,小到各种零食小吃,覆盖面越来越广。但这种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受众容易上当的活动被不法分子盯上了,于是演变成一种新型骗局,众多与砍价相关的骗局被陆续曝光。这些骗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不实宣传或虚假信息。砍价成功后,迟迟不见发货或货不对版等情况。有市民称,自己参与的一些砍价活动,成功后有些商家提示需额外支付邮费,也曾被告知该商品需从参与者中以抽奖方式确定,还有像是1999元海南五日游的优惠最后被告知费用仅为当地费用,机票需自理。这些信息在活动开展之初并不直接显示在活动页面之上,而是成功参与后才会被告知。

  第二,恶意获取个人信息。一些砍价链接,在市民成功砍至底价时,会出现页面无法显示的情况。此前,一则名为“京东双11预热,砍价0元拿iPhone6s”的活动链接在各个微信群和朋友圈内疯传,但之后却没有一个人拿到手机,不少参与的用户反而收到了大量广告短信、恶意链接甚至诈骗信息。随后,京东还专门为此辟谣,提醒用户小心上当。

  第三,病毒植入。一些不明的砍价链接其实链接着后台服务器,一旦点开活动页面,用户的一系列相关个人信息将会泄露出去,电子银行账户安全堪忧。

  提高警惕!当心个人信息被“砍”走

  记者了解到,这种砍价活动并不是微信官方开发的应用软件,没有任何安全保障。这类砍价活动,有的确实是商家优惠促销、广告营销,但其中不乏以骗取粉丝关注或恶意套取参与者个人信息的目的。

  市民参与此类活动时,最好能够十分确认活动的真实性,一方面对自己负责,另一方面也是对帮忙砍价的朋友们负责。面对商家花样百出的营销促销手段,市民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在看到“低价”、“免费”等诱惑力十足的字眼时,切记保持理智,不要贪图便宜。同时,在不明情况时,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

  总而言之,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更不要贪图小利将自己的信息和钱财“砍”出去,“免费午餐”的背后往往有着承受不起的“账单”。

  记者手记

  面对各种“帮砍”和“求拼”信息,很多市民的第一反应都是尴尬,帮不帮忙的人情尴尬,真不真实的风险尴尬。面对这种尴尬,有吐槽一句“砍一刀省两块不嫌麻烦?”删除砍价请求的人,也有因为抹不开面儿心不甘情不愿地帮忙砍价后收到一声“谢谢”而苦笑的人。“帮砍”是商家的营销手段无疑,消费者想购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也是情理之中,但因此消费自己的“朋友圈”就显得不那么划算了。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