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视点

“疯狂培训班”治不了“教育焦虑症”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7月13日 08:46:07

  涧泉

  【实话实说】

  时值暑假,本该是孩子们和老师休闲放松的好时光,但各种培训班当道却成了暑假最大的奇观。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一位妈妈两个月花费5.7万元(相当于半年工资),给小升初的孩子报了2个夏令营和11个暑期培训班。从期末考结束一直持续到8月29日,早中晚连轴转,全程无空当。令人费解的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报了3个语文培训班、3个数学培训班。这是什么操作?据孩子妈解释,同样一门学科,但各个班的侧重点不同,只有全方位出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位杭州妈妈只是一个缩影,可以说当下在各地,培训班已然成了暑假的“标配”。“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这是很多家长集体焦虑的根源。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天到晚不是在培训班听课刷题,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这不是往死里折腾孩子又是什么?另一方面,家长何尝不是苦不堪言,每天起早贪黑疲于奔命地接送,还要负担“天价”培训费,谁也不容易。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超纲教学,严禁公办学校老师兼职补课,就意在对课外补习釜底抽薪。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家长的盲从,也在无意中放大了这种教育焦虑,为爆热的课外培训推波助澜。

  同样作为一名无奈的家长,笔者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今年镇海中学考上北大清华的学霸在分享学习心得时,不止一个人说道,从来没参加过什么培训班,“主要还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除了天赋异禀,只能说学霸们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极强的,而一般人缺乏的恰恰是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家长们的这种集体焦灼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高考还是以分数论,普高还是职高,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在阶层分化上已经悄然拉开了差距,面对孩子的前途命运,很少有家长能淡定。?

  我们理解这种现象,但也不能放弃自省与反思。毕竟“疯狂培训班”是有违教育本质和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当家长们咬紧牙关将孩子送进各种昂贵的培训班,孩子所学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几乎全无用处;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我国作为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大户,却始终产生不了一流的数学家;我们的孩子拥有很多知识,懂得很多解题技巧,却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都与僵化的教育体制分不开,也将成为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

  “疯狂培训班”治不了“教育焦虑症”,除了扼杀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异化成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并没有家长期待中与天价对等的高效,甚而可能因弦绷得太紧而引发各种悲剧,也绝非危言耸听。一两个“刀刃上”的培训班可以作为孩子查漏补缺的有益工具,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引导孩子前进的方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条真正舒展的、与生命律动合拍的“起跑线”。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时代在不断前进,期望中国的教育能够跟上世界的节奏,打破僵化的体制,让学生尽可能地学其所好、学其所用、学有所成,充分发挥教育的质效,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以真正开放的格局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总要心存希望,毕竟历史自有其发展的轨迹,教育终有一天也会呈现真正理性的图景。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