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望山看水记乡愁 诗画田园好风光

我县打造乡村振兴“宁海样本”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7月24日 08:53:25

  记者曹维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乡村振兴成了时代的呼唤,成了亿万人民最深切的期盼。从“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到“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宁海坚持治、建、管并重,物质、精神、生态一起抓,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改善农村品质,全域提升农村形象,构建农村形态更美、农民生活更好的新景象。让乡村,成为我们不断追寻的“诗和远方”。

  满城入画全域绘景

  大美乡村款款而来

  投资6000余万元推进“灵动乡野”精品线、“南山花语”精品线、“城乡和美”精品线项目建设;投资1.5亿元打造了23个精品示范村;投入1亿元用于奖励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宁海,这座诗意的城市,正在全领域、全空间、全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绿富美”的愿景照进现实。

  围绕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的要求,宁海大笔挥毫,恣意书写三篇华章。“除脏治乱”勾勒美丽乡村的轮廓。我县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省市重大行动部署,连续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先后出台城乡环境卫生保洁一体化管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等一揽子制度,大力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在全市率先剿灭Ⅴ类水,治水满意度连续三年全市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六年全市第一,获评中国天然氧吧,捧回了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造绿添彩”实现生态宜居的梦想。2011年起,我县在全市率先实施推进“大森林、大景区”建设,六年投入11.2亿元,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以上。紧接着,推进总投资11亿元的造绿添彩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拆墙植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空地补绿、庭院增绿、通道造绿等6个子行动,着力建设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真正实现“推窗见树、开门见绿”。

  “连点成片”绘出大美乡村的图卷。宁海将精品村、精品线创建作为带动全域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自2015年起,用1.5个亿,计划创建30个左右精品村,目前23个精品村建设已出形象。同时着力打造长262.6公里、包含117个行政村以及国家首条千里登山步道、交通部首条风景道等在内的“一环八线”精品线,突出“一线一主题、一点一特色”,将沿线的山水风光、产业园区、景区景点、特色村庄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美丽倍增效应逐步显现。

  景城相融文旅相生

  青山绿水点燃振兴薪火

  山水筑梦,点绿成金。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串联起生态、景点、村庄等资源,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大景区”,让“美丽乡村”释放出“美丽经济”。如今的宁海,全面开启乡村的蜕变之旅。

  山路变财路,致富大道越来越广阔。以不起眼的砍柴路为基线,依托徐霞客古道,宁海建成了全国首条500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并抢抓休闲旅游、共享旅游时代机遇,举办山地马拉松、自行车业余赛等活动,吸引成千上万驴友和爱好运动团队参加,带动了步道沿线景区景点、民宿、农家乐等发展壮大。单就农家乐去年接待游客370万人次以上,直接营业收入2.7亿元。

  农房变客房,民宿经济“风景”独好。嫁接山水人文、古村古建等优势,我县以宁波民宿看宁海的决心,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如依托前童古镇,打造了以“乡愁、乡情、乡思”为品牌,具有古镇特色的精品民宿12家;还建设了桑洲南岭的高山民宿、茶山脚下的双林民宿、胡陈的心宿无尘等一批精品民宿。如今,全县已有民宿318家,床位数6470张,平均入住率达63%,节假日家家爆满,去年营业额1.6亿元,带动农产品年销售6亿元。

  节庆变品牌,全域旅游步入“黄金时代”。如何把“节庆经济”办成品牌,办出特色,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实际的为民之心。如今,我县18个乡镇街道形成了月月有节庆、镇镇有节庆的乡旅特色。其中徐霞客开游节的举办,让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各大媒体纷纷聚焦。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宁海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也分别以年均13.7%和21.7%的速度稳步增长,游客接待人次突破1000万,总收入突破100亿元;2017年共接待游客1481.3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其中入境旅游人数9.2万人次,同比增长18.8%;旅游经济总收入144.1亿元,同比增长22.1%。并相继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复核优秀县、旅游发展十佳县、旅游推广十佳县。旅游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改革引领助力乡村腾飞

  乡村不仅要有“颜值”,更要有“灵魂”。如果说,美丽乡村建设赋予乡村颜值,那么重塑文明乡风,加强综合治理,留住人才根脉,才能让乡村的精神内核历久弥新,永葆青春。

  树好文明乡风,催生美丽心态。143家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宁海农村的标配。文化礼堂贵在以文化人。为此,我县大力推动“百姓大舞台”进礼堂,以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支持村民登台唱主角,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深化移风易俗,连续6年全域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培树最美典型,引领最美风尚,相继涌现出“温暖中国人物”“浙江骄傲”“最美天使”等上百例先进典型。宁海还获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省平安宁海创建“十三连冠”,夺得全省首批“平安金鼎”。

  管好小微权力,夯实基层基础。一直以来,我县把加强基层党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来抓。作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的发源地,宁海早在2014年探索实施村级权力清单制度,把村干部手中的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预防“苍蝇式”腐败。实施以来,655个村级项目全部规范快速推进,反映村干部的信访问题下降90%,获评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今年,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我县还在全省率先启动涉农资金整合改革,三年整合20多个部门70余类市县两级资金22亿元,对那些小散乱、效益不明显的资金割肉,转而投向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点项目、重点区域,从源头上遏制了“天女散花”现象,获评2016年中国改革年度十大案例之一。

  留住人才根脉,激活振兴引擎。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做亲人的“三农”铁军。在宁海乡村,活跃着三支纵队:一支是“第一书记”,我县将优秀机关中层干部选派到经济薄弱、软弱落后、美丽精品等行政村,全脱产驻村、全天候服务。据统计,每人为所在村平均引进项目2个、争取资金200多万元。而近年来200余名在外乡贤回哺桑梓,不当老板当村官,担任村班子成员,出谋划策、出钱出力,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力量。而24类村级事务人员则归并整合为便民服务、综合管理、文卫联络、林水巡查“四大员”,成为乡村建设基层人员,为乡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宁海,作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正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铭记以美丽生态为底色,以美丽乡村为依托,以美丽经济为引擎,精细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