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专题2  >  乡村振兴  >  外媒看宁海

“八八战略”擘画蓝图定方向

宁海乡村振兴绘就美丽新画卷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7月25日 16:25:12

  陈云松董碧水

  上个周末,虽是盛夏,但3辆满载上海游客的大巴,还是沿着蜿蜒的山路开进了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茶院乡许民村。村党支部书记叶全奖告诉记者,每个周末,至少有六七辆大巴载着游客会来村里,今年接待的游客已超过20万人次。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许民村是今日宁海的一个写照。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大花园建设,乡村蝶变的宁海成为浙江“八八战略”、乡村振兴的缩影。

  整治环境

  “大景区建设”全域实施

  宁海地处浙东,山水相依、海陆相连,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海自然禀赋。但前些年经济虽然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却不尽如人意。在宁波市的112个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中,宁海就曾占了74个。

  近年来,结合浙江部署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宁海全面整治田园生态环境,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民生实事,按照“资源全域配置、景观全域打造、服务全域提升、产业全域融合、成果全域共享”思路,实施全域“大景区建设”。

  走进今天的宁海乡村,绿水迢迢,青山隐隐。宁海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宁海的垃圾分类早已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并在宁波市率先全域剿灭了V类水。全县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治水满意度连续3年全市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6年全市第一,成为“中国天然氧吧”,连续两年捧回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

  宁海城乡“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并相继获评国家生态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复核优秀县、旅游发展十佳县等。

  公园建到村里,公路通到家门口,在现在的宁海农村早不是新鲜事。一条蜿蜒500公里的“全国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连通了宁海18个乡镇街道、90%以上的村庄。“串珠成链”的精品村、特色村、小康村,形成了覆盖县、镇、村、户的“大景区”立体网络。胡陈“运动健康小镇”、梅林“雁山享寿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更是脱颖而出。

  坐落在宁海偏远高山的桑洲镇南岭村,地处宁海、三门、天台三县交界处,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最终村子成了“只有一片‘空了心’的老房子”。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南岭村拆除危旧房、填埋露天粪坑,对村庄环境实施整治,同时新建排水设施、观景平台、木栈道、游步道等,种上景观水稻,办起“菜花节”。脱胎换骨后的南岭村成了宁海又一个吸引游客的观光休闲地。

  绿色引领

  美丽经济风生水起

  天蓝、地净、水清,绘就了宁海乡村的美丽底色。宁海县委书记杨勇介绍,作为一项“生态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宁海推动生态建设的有效载体,保护了“绿水青山”,也带来了“金山银山”,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的富民家园,走上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桥头胡街道双林村的变迁可以说是宁海“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下,乡村蝶变振兴的一个缩影。

  从破旧又“脏乱差”的小山村,到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大村,双林村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如今的双林村,民宿有近50家,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到2.6万元。去年,全村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营业额近2000万元,纯收入1000万元。

  美丽村庄为村民带来滚滚“红利”。力洋镇海头村摘掉“脏乱差”帽子后,流转土地,引进70多种名贵观赏菊,打造成菊花产业基地,同时举办菊花节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赏菊品菊。去年,菊花投产48亩,产出菊花盆栽12万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80万元。

  从“卖山林”到“卖生态”、从“卖资源”到“卖风景”,宁海形成了绿色休闲、银色养老、古色文化、碧色山泉、蓝色海湾、彩色田园、特色民宿的“七色美丽经济”。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宁海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以年均13.7%和21.7%的速度稳步增长,游客接待人次突破1000万,总收入突破100亿元。2017年,宁海接待游客1481万人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42亿元,财政收入9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410元。

  昔日“东南飞”

  而今“凤还巢”

  在通往乡村振兴的路上,保驾护航的还有宁海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

  早在2014年,宁海就开始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机制,梳理出台《宁海县村务工作权力清单36条》。今年,这一“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其首推的“县域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改革”,对涉农资金实施精准投放,成功入选2016中国改革年度十大案例。2017年,宁海的“县乡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写入了浙江省委全会报告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工作条例。

  杨勇说,这一场场来自宁海基层的“农”字号实践,激活了市场、要素和主体,创新了乡村治理体系,也推动近年来宁海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近年来,宁海还在宁波率先以全脱产的形式,选派了三批166名县管后备干部全脱产担任村“第一书记”。这些活跃在宁海田间地头的“第一书记”,为村里累计引进项目208个,争取帮扶资金2.42亿元。

  为筑强乡村根基,宁海还推出民间人才“千人计划”“村级后备干部千人计划”“能人返乡”“乡贤返村”等,一面“引凤筑巢”,一面精准培养“草根精英”,鼓励吸引懂生产、技术、市场的人才到农村,吸引本土能人返乡创业。如今,在宁海的山乡渔村,越来越多年轻的脸庞出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宁海已有200余名在外乡贤,不当“老板”当村官,回到村里,出钱出力,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原载《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0日1版)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