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宁海

“乡村振兴看宁海”之下畈村:智能垃圾分类打通生态振兴之路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7月25日 14:30:01

  邬力久蒋攀

  走进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直指天际,婆娑树影,花韵袭人,村路宽敞平坦,干净整洁。从前的下畈村让人“绕着走”,村民们与杂乱无章的环境生活了几十年,抱怨连连却无从下手。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村里的干部决定要抓住政策好时机,一鼓作气搞治理,由党员带头,2天内共拆除违章建筑38个(处)、露天粪坑98个,村里的环境令人耳目一新。

  收获了环境整治的经验,村干部认为,想要长久地保持整洁,必须规范村民的垃圾投放。

  2014年,下畈村率先实施垃圾分类,最初的垃圾分类“1.0版”是采用定时定点投放方式,每户村民在每天下午4点将生活垃圾投放在指定地点,由清理员在当天19点至次日7点处理干净。同时,将全村分为4个分管片区,每个片区请2至3位村里的妇女来监督检查。

  随后,村里将每户垃圾桶、垃圾袋进行编号,未及时放置在指定地点的村户,就会被上门追责。“权责到户是关键,刚开始有一位阿姨总是乱扔垃圾,反复劝阻无效,村干部就将她的垃圾拿回自己家重新规范投放,那位阿姨就难为情了,再也没有乱扔过垃圾。”下畈村村书记周方权说。大约经过半年,村民们渐渐习惯了。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村干部也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之前设立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个桶,但往往可回收垃圾桶中没有什么垃圾,村民都会把要回收的垃圾自己收集起来,因此,我们就将分类改成了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为厨余垃圾设立专门投放处。”周方权说。

  “2.0版”的垃圾分类改“自主投入”为“上门收”,每晚7点以后,由清理员上门收取,有害垃圾则是在每月30号前来收取。同时,村里引进了厨余垃圾生化处理机器,经过粉碎、脱水、发酵,约100斤的厨余垃圾,加工成了10斤有机肥料。当垃圾变成了“绿色财富”,为村里增收,村民们的配合度就愈发高了。

  如今,下畈村垃圾分类已经进阶到了“3.0智能时代”,实行积分兑换制,厨余垃圾10斤换10分积分,其余垃圾20斤换10分,累计的积分可来村里换取牙膏、洗衣粉、纸巾等生活用品。

  而垃圾称重的工作,则是由放置在垃圾桶中的智能传感器芯片完成,村民所丢弃的垃圾重量,都会通过传感器直接显示在村委办公室的显示屏当中。“大体上每户每月可累计200分左右,厨余垃圾回收率达到80%,村民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周方权说。

  “总以为农村的垃圾分类难度肯定更大,但是经过实践发现,农村里人与人之间距离近,在规劝和管理上更加便利、可控,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完全可以做得很到位。”宁海县岔路镇宣传员章建斌说。

  在垃圾分类工作带动下,下畈村新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宜居打造、美丽庭院创建、“垃圾不落地”生态素养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村庄环境进一步美化、洁化,村民的卫生意识不断提高,下畈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精品村、样板村,“搬”回了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民主管理示范村、省卫生村、省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我们计划继续提升生态档次,在村口打造一个枫湖景观,村里种上七彩农田,吸引游客来我们村里旅游、住宿,让村民能享受到生态振兴带来的更大收益。”下畈村第一书记尤旭怡对此非常期待。

  (据2018年7月20日新华网)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