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一辆车 一张票 一个车站

——看公共交通的历史变迁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8月24日 09:30:51

  记者周韵健通讯员葛棉棉

  公交作为一座城市重要的出行工具,它的变迁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缩影。从一辆车、一张车票、一个车站,我们可以看到宁海公共交通的发展脉搏。

  从“杂牌军”到新能源

  从1935年第一条客运线路,到上世纪60、70年代,我县的客运线路向各乡镇覆盖。而直至1991年10月1日,县内才开通公共汽车。一开始共有4路:1路车,县政府招待所至西店,2路车至岔路;101路车,化肥厂至新车站;102路车,棉纺厂至新车站。

  “当时宁海的公共汽车车况差,加之路况不好,坐在没有弹性的硬板凳上,颠得人晕头晕脑。特别是夏天,乘客没地方坐,只能坐在发烫的发动机盖上,特别难熬。”舒中在1983年就从事这一行业,修过车、承包过公交线路,如今是县公交公司的工会副主席。据他回忆,90年代的公交车大多由杂牌老式客车改装而成,车体红白、蓝白相间,乘车环境很差。另外,当时西店线还有一辆通道车,车身庞大,由两节车厢组成,中间通过铰盘连接在一起。这可以说是很多西店人对公交的回忆。

  如今,老式公交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目前,城区公交车数量达到207辆,相比当时翻了不知道多少倍。车内还有空调、GPS等设备,乘车环境更加舒适、安全性也大幅提高。”舒中告诉记者,近年来,公交公司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更新了144辆新能源汽车,下个月还将投入40辆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同时,随着智慧公交建设,市民通过手机APP和智慧公交候车亭上的信息,就能了解公交车运行状况以及到站时间,十分方便。

  宁海的公交车从最开始的老式厢车、通道车,到后来不断升级的各式新能源公交车,越来越多的科技化、环保化、人性化的设施出现在车上。“车内环境越来越好,窗外的风景也越来越美。”舒中感叹道。

  从纸质车票到无现金模式

  “当时从长街到宁海只要7.5角,后来涨到1块多。”上世纪八十年代,17岁的胡宇光成为了长街车站的一名售票员,他清晰地记得,那时候进趟城可不容易,“买票得提前一天,还得排队。由于班次少,发车间隔时间就变得长,如果错过了这一趟,就得多等一个多小时才有下一趟。”

  到了90年代,城区开通公交车,乘车方便许多,但依旧是人挤人。“2路车到辛岭、1路车到冠庄,一般就很难挤得上了。”赵玲曾是县第一运输有限公司的售票员,她告诉记者,当时的售票方式很依赖售票员,不像现在的无人售票这么方便。由于人多,为了防止逃票,售票员除了用红蓝双色笔在票面上做记号外,还练就了“火眼金睛”,需记得乘客体貌特征、是否买票。

  现在,家门口不远就会有公交车站点,下车就到目的地。上车再也不用排队买票,而且支付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据了解,2006年,开启无人售票模式,2008年3月27日,宁海县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成立,将104、105、108、201和202等五条线路收归国有。2010年12月,城区公交IC卡收费系统试运营,2011年4月1日全面启动,一张小卡片就能坐遍城区的各路公交。2013年12月,推行建行卡支付,2017年9月4条国有城乡公交线路支持银联卡的云闪付。

  从一张小小的车票到几枚硬币,再到用卡“滴”一声就完成支付,小小的变化带来了大大的便捷。县公交公司负责人表示,用公交IC卡,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辨别假币、清点零钱的工作量,减少了企业无形亏损;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为广大市民出行带来便利和实惠。今年年底前,公交公司还将推广虚拟卡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实现“刷手机”乘车。

  从老车站到现代化客运枢纽

  1975年,汽车客运总站向北移500米,于甬临线与兴宁路交叉处西南建造新站,俗称“新车站”。改革开放后,我县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流、物流相对频繁,也带动了客运事业的发展。1987年底,该车站日始发客车79班次,日过往停靠客车3班次,年客运量112.53万人次。1990年12月,位于人民路232号(桃源路与人民路交叉处东南)的宁海客运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原本西部乡镇民众均在新车站上下车。直到2000年,汽车西站投入使用,供桑洲、岔路、前童等地城乡客运车辆以及105路、203路公交车停靠,2010年客运量已达408.4万人次。而长街、力洋等东部乡镇以及108路等公交则停泊于2001年1月投运的东站。对于车站,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兴宁路上的客运总站。1995年,总站建成并投入使用,除了承担省市际长途运输,还负责县内北部乡镇的旅客运输。“每次来车站,都能看到站前广场那一座不锈钢少女雕塑,这可能是我对宁海的第一印象。”5年前,刘明辉从衢州来宁海一家企业上班,这是他对总站的最初记忆。

  2016年9月份,县交通局启动全县公交候车亭改造项目,进一步提升候车亭功能和环境,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其中城区公交候车亭具有电子站牌,可实时显示公交到站信息,还有LED发布屏、休闲座椅、LCD发布屏、视频监控、便民充电等功能。城乡候车亭设置光伏发电设备,用于亭体灯箱照明,解决了城乡无法接电问题,同时也具备线路信息、首末班次、休闲座椅等功能。另外,汽车东站、客运西站、金水路首末站三个场站具备班车语音播报提醒系统,避免市民误车、坐错车等情况的发生。

  2016年9月底,客运总站搬迁,县综合客运枢纽试运营,其占地面积、设计日均旅客发送量分别是总站的5.4倍、2.1倍,停车设施、社会服务功能、接驳能力、智能化程度等各方面均远超总站,是一个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枢纽。

  如今,公交网络覆盖全县,汽车站、公交亭也变得更加智能化。汽车站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见证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大发展,生动呈现了一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