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守望正义 无问西东

——访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应义斌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9月22日 09:08:35

  吴帅

  今年3月2日,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应义斌,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该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仅有2000余位院士,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31位。而这位一生专注智能农业装备、致力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学者,正是从宁海“粮仓”——长街走出来的农娃。

  儒雅温和、真诚谦逊,这是初见时,他留给我们的印象。应义斌出生于长街镇石桥头村,忆起儿时的景象,朴素的乡村文化至今使他难以忘怀,“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高中的时候,还要去农场劳动一周,家里带点饭,兜里揣五毛钱,劳动结束后再带回来。”

  1980年,16岁的应义斌参加高考。当时全国仅有88所重点大学,为了确保能上重点大学,校领导亲自为他填报志愿。最终他考取了当时还是镇江农机学院的江苏大学。谈及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生活,他不忘感念师恩,直言:“一路走来,这些老师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影响了我的一生。”本科毕业后,他进一步深造,在浙江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走进应义斌的办公室,随处陈列的荣誉引人驻足: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

  九十年代,在国际市场上,国内水果价格低、竞争力弱。中国的农产品销售,不论大小、颜色、形状,是否有缺陷都混在一起销售,这极大影响了销售价格。

  “为什么不能按照大小、形状、颜色、缺陷,把它分等分好,然后统一规格,包装好以后上市?”应义斌说。

  于是从1995年开始,通过长达13年的研究,应义斌带领他的团队,研发了国内第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品质智能化实时检测分级生产线,为提高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与装备支撑,他也因此项研究,在2008年,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专注科学研究的同时,应义斌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贡献同样突出。应义斌曾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和学科,于2009年首次荣获该项殊荣。2014年,依托他本人于1994年创建的浙江大学智能生物产业装备创新团队,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了“依托紧密型学术团队,构建多元融合的指导载体,进行研究生综合素养全面培养”的新模式,再次获奖。三次获得国家级奖励,他也先后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和胡锦涛两任总书记的三次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而第二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经历,与宁海还颇有渊源。

  1994年,当时在浙江农业大学(后与浙江大学合并)任教的应义斌和两名同事成立课题组,与宁海粮食机械厂合作与温室机械相关的项目。以此为起点,经过二十多年的辛苦耕耘,当初仅有三人的课题组现成为一个研究方向明确、多学科交叉、凝聚力强、在国内外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创新团队。

  诸多荣誉加身,他谈道:“这些奖励,只是在坚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的。我更自豪的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2008年至2011年连续四年间,应义斌每年均有一位所指导的博士生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或提名奖。而这些奖章,被他并列悬挂在实验室一面白墙上的最高处。

  去年,在浙江大学任教已经31年的应义斌,担任了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同时还继续承担他在浙大的学科建设、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他直言:“无非就是增加工作时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达到自己内心的期许,你要付出的比别人更多。”学生常替他算工作时间,平均每周八九十个小时是常态,只有待在实验室和办公室,才能让应义斌感到踏实。他喜欢和年轻人交流,看着学生们一次次成长,这种幸福感让他从不感到枯燥。

  在今年浙江农林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应义斌勉励学生:守望正义,无问西东,坚守自己的价值选择,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守望正义,那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幸福社会。对于家乡的学弟、学妹们,应义斌希望他们能够刻意去锻炼独立思考能力、选择能力,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因为最后,你的人生幸福感如何,是和兴趣爱好紧密相连的。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应义斌,以农事为业,致力于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躬体力行;为师,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不忘初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做学问者,当如是。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