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发愤图强成骄子 跌宕起伏悟人生

——访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陈绍建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9月22日 09:08:34

  记者卓佳洋

  年少时发愤图强登上最高学府,创业时遭受重挫跌宕起伏,成功后不忘初心情系家乡。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的陈绍建,从容淡定、自信满满。如今,他在用他的知识、经历推广积极心理学,引路幸福人生。

  发愤图强跳出农门

  陈绍建的老家在茶院乡道士桥村,小时候他调皮、贪玩,但脑袋瓜聪明,学习成绩不赖。陈绍建就读的小学在村里头,初中在隔着五里地的隔壁村。回想当时的读书环境,陈绍建觉得苦中有甜。“教室里只有三面墙,有一面是空的,冬天风灌进来,冻得直哆嗦,但那时非常单纯自在,教室门口有一条小溪,下课了我们就溜到溪边捉鱼摸虾,游泳。”在那里,陈绍建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真正开始发奋读书是因为中考失利。“高中没考上,只能回家继续开发地球。”陈绍建幽默地说。家里有一个亲戚是转业军人,在茶院公社中学当语文老师,专门跑到他家来动员他上高中。当时,陈绍建的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做农民太苦了,读书更轻松一些。”于是,继续上初三的陈绍建开始用功读书、发愤图强,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宁海中学。

  上了高中之后,陈绍建目标更加明确,考上北大清华,跳出农门。结果,高考时又出了一个小岔子,十拿九稳的数学考差了。心灰意冷的陈绍建一度以为自己与大学无缘,但惊喜的是,成绩出来后,他过了杭州大学的线。于是,19岁的陈绍建第一次走出宁海,来到了省城,攻读心理系。“我并没有满足于此,大学四年继续挑灯夜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大念研究生。”从农村放牛娃,到县城读高中,再到省城读大学,到首都读研、读博,陈绍建实现了人生三级跳。

  跌宕起伏柳暗花明

  尽管学习生涯中有过一些小挫折,但总体来说陈绍建走得还算顺当。在北大直博毕业后,陈绍建顺理成章留校当了老师。在这个人人羡慕的岗位上,陈绍建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毅然辞去了稳定的“铁饭碗”,选择下海经商。

  “这也许跟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家里实在太穷了,一堆孩子仅靠父亲一个劳力远远不够,常常吃不上饭揭不开锅。开始工作后,我就希望能多赚点钱,贴补点家用,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我就下海了。”陈绍建说,没想到,这段经商经历给他带来了人生低谷。频繁的应酬喝酒,导致身体出现了问题。1999年,陈绍建的肝坏了,急需治疗。“公司倒闭了,公职辞了,身体也搞坏了,可以说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回想起当年的境遇,陈绍建感慨不已。只能边赚钱边治病,他回忆,那时与在北大认识的朋友一起开了一个特殊教育学校,攒了钱。到2005年,陈绍建撑不住了,医生建议,只能换肝,但是风险较大。陈绍建决定冒一把险。幸运在关键时候降临了,手术很成功,恢复得也很好。“算是死去活来了一把。”

  经过大风大浪之后,2009年,在北大心理系同门师兄的邀请下,陈绍建进入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发展研究中心工作。那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积极心理学。“以前心理学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人有了心理疾病后该怎么处理,积极心理学则是主动探寻人身上积极阳光的一面。”结合自身经历,陈绍建有了更多感悟,认为这是心理学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接下去几年,他一直专攻积极心理学,并四处开讲座、做宣传,引导人们享受幸福人生。

  心系家乡力谋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根就在那儿,这份情感永远割舍不了。”陈绍建说,他对家乡的牵挂具体表现在家里的那栋老房子上,每次从北京回家,他都希望家里能有一点新改变,路变宽了,墙新修了,瓦新盖了,他都会感到开心。

  改革开放后,宁海经济飞速发展,福利惠及偏远农村。“现在回老家能把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公路四通八达,越修越宽,越修越好,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如今,陈绍建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回家一趟,陪陪老母亲,随着年纪的增大,他对家乡的感情也更加深厚,“都说五十岁知天命,过了五十岁,了解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学会了知足常乐,学会了与人分享,尽我的力量让更多人获益。”

  陈绍建始终关心家乡发展,北京的宁海老乡经济会,他都会积极参与。“尽管我的专业方向跟经济建设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我可以做家乡发展的推广者,家乡投资的引荐人。”他关注宁海的投资环境,近些年,宁海大力推进“五水共治”,经济建设与生态发展齐头并进,城乡差距缩小,农民生活更加富足幸福,他感到十分欣慰。“如果有合适的人才、投资、项目,我都会积极推广,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