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张家山实录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11月05日 09:54:21

       3

  张家山有三宝,青石,竹编,还有一条古道。

  来到张家山,就不得不看村中央的那一方青色的大陨石。

  传说不知何年何月,张家山人慧眼独具,发现山下有一块大青石,在大溪之中露出了半个身子,其色泽材质明显异于普通乱石。于是十六位身强力壮的男劳力相约前去搬运,然而任凭他们在“吭哟”声中,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左撬右挖,青石就是纹丝不动。其时他们尚不知此石是珍稀陨石,但信奉奇石乃属天地之物,故请来道士拜了土地公,说来也灵,祭请完毕,一撬即起。

  青石横卧于村中三角地,这里是三条石径的汇聚之地,也是世世代代村民农闲纳凉的谈天说地之所。历经岁月,如今已是通体光滑圆润,拾起小石子,轻击青石不同部位,侧耳细听,有金属铮铮之声,清脆动听。而今村空人稀,若是珍品,会否被不良之徒盗走?我正生疑,有位老人指着条石下方说,此处正是觑石之人的撬痕。

  上苍赐福于张家山子民,愿此石永存,福祉归民。

  张家山的第二宝就是竹编。“黄坛篾席逐步簟,魏家矮椅张辽篮;糠筛米筛枧头出,扫帚筲箕张家山”。黄坛的篾匠颇负盛名,流传的篾竹调中,张家山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一入张家山,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配合默契的夫妻画,丈夫紧握篾丝安坐竹椅,妻如纤夫大步弓拉,蔑丝于刀锋间拉扯而过。过了剑门的篾丝如弓似弦,在秋阳中泛着金黄的弧度。走进另一家,在一块低矮的木板上,但见主人盘腿而坐,一面热情招呼,一面双手不停地在竹篾间翻飞,或经或纬,谈笑时,一个竹器已成雏形。

  这门手艺在张家山由来已久,旧时在流程上男主外、女主内。山上修长细腻的修竹,是他们的首选;毛竹到了他们手里,遇刀分离,不折不断,于不经意间完成了劈篾;我们入村所见的夫妻正是在过剑门作业,使得篾丝宽窄均匀;原材料的最后一道关是刮篾,旨在让篾边更光滑。这些上好的篾丝最后到了女人手里,十指翻飞间,神奇地幻化成了簟、谷箩等农具,扑罩、淘米筲箕等生活用品,而竹器中又以篾青制成者为上品。

  麻龙垚老先生今年七十岁,他的母亲有见地、懂百草,常以草药予人治病,他读到宁海中学的初三,因1966年停课而回家务农。那年他开始接触篾器编织,如今重拾旧艺,以娱晚年之乐。他做的淘米筲箕显然比别家更小巧,从劈篾到上甲,流程一道省不得,难度更高一点,而价钿却不见得更高,全村唯有他还坚持着做这小筲箕的精细活。

  塑料制品的普及,一度替代了这些竹器用品。今日偶遇,见者爱不释手,于是家中客厅里的水果盆,买菜的提篮,统统换成了这些精美环保的竹器用品。

  最后一宝便是枫树古道。转过村前红墙小庙,一枝茂叶盛的古樟独立岭巅。倚樟观景,但见山川明净,风泽清旷。“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妙意境,美还真。

  张家山有一条约三里长的山岭,山脚即为灵山,也为麻氏居住。据麻小昌老先生回忆,自他记事起,就没见过村民空手走在岭间,他们挑下山的是山中珍品,担上山的是生活必需品。直到七十年代初造起了机耕盘山公路,手拉车、农用车,才陆续得以进村。

  山中少地,张家山人节衣缩食买的田地分散于三区六乡,远至岔路、桥头胡,其农作往返的万般艰辛不难想象。几百年来张家山人在这条山岭间洒下了无数汗水,路上的石子被风霜染成了深红色。如今他们虽已不再为生计匆匆奔波于岭上岭下,然则那份亘古的情感如何能舍弃,但凡步道为山水所冲,老人们即会自发修补。

  人迹罕至了,一株株枫树却于草木间悄悄生长,经年后,枝干高耸入云,蔚然成林。树棦之间,竟如一只只巨眼送波,顾盼生辉,煞是有趣。待秋日一到,枫叶由绿转黄,沿路而下,两侧古树苍茂,落叶铺满山径,天然妆点,秋韵独具,竟美成了一道绝佳的风景线。

  漫步在这样的画山绣水之间,欣喜由心,随遇精彩。迤逦行至山脚,且见岭下一户山村别墅,庭院内小桥水池,蔷薇满架,门口静立两石,左刻“金山石”,右描“银山石”。试想一下,这山下有此等金山银山,张家山村民闲置祖居山寨,下山赚金捞银,博取财富,也是必然的了。于是我等轻掬一缕秋阳,踩动油门,释怀而归。

  

村口的大青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