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杨建国:宁海舞台上的“赵忠祥”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3月04日 08:16:35

  记者潘旭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国”的故事)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取名叫“建国”,寄望孩子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建设美好的国家。

  “建国”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也可能是一条路、一家企业、一个商店……每一个“建国”,在新中国的大背景下,经历了风雨洗礼、阳光彩虹,划出了一道道精彩的人生轨迹。为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国’的故事”特别报道,记录我们身边的“建国”与新中国牵手一起成长,一路走来的精彩故事,共同见证我们的时代印记和家国情怀。

  【人物名片】

  杨建国,出生于1959年,36年来一直活跃在宁海的各大舞台上,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宁海的“赵忠祥”。

  在宁海,人们熟知杨建国往往是从舞台上开始。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独树一帜的主持风格,或深情,或幽默,总能让台下的观众会心一笑。

  1959年,建国十周年,杨建国出生了。身为军人的父亲,对共和国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萦绕心头。家里几个儿子,老大叫建国,老二叫爱国,老三叫保国,“我们家那是‘三国演义’。”杨建国笑说。杨建国是个幸运儿,出生军人家庭,当同龄人大多还在家里帮着父母照看弟弟妹妹,或是上山割猪草、捡柴火时,他却能穿着白衬衫、白球鞋去上幼儿园了。在他身上活跃了一辈子的文艺细胞,最初就是在幼儿园里激发的。瘦小的男孩儿只要拿起话筒,立马明星“附体”:小身板儿一挺,嘴角上扬,分分钟起范儿,毫不怯场。“那个时候我几乎是幼儿园里的小明星,每次有活动总会上场,我也非常喜欢站在台上的感觉。”这种对舞台的热爱贯穿了杨建国的一生。

  高中毕业后,杨建国到越溪下乡插队。当时插队的村叫小宋村,平日里忙完了农活,他便和几个年轻人凑一块儿,你拉二胡,我唱歌,他打快板,一台小型的文艺演出就在村头田间开演了。这些自编自演的节目,既是单调辛苦劳动生活的片刻放松,也给村民们带去了欢乐,是他插队生活中最难忘的记忆。小宋村距离他家有30多里地,因为坐车不易,杨建国总是走着回去,一路走,一路高声吟诗背诵,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一点都不觉得枯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个走在砂石路上一路背诵的年轻人总会让路人侧目。

  命运似乎对杨建国特别眷顾,插队返城后,当很多人还在为生计奔波劳碌时,杨建国便入伍参军到了东海舰队;六年的军旅生活结束后,又进入当时的热门单位——宁海棉纺厂,当了一名光荣的工人。“我当时进厂时有3000多名员工,因为经常组织活动,渐渐有了点名气,1984年后就经常到厂外主持活动。”宁海的“赵忠祥”名头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叫响的。杨建国说,因着主持的特长还被领导推荐到县委宣传部上班。从工厂到政府机关再到企业,杨建国说自己从事的工作涵盖了工农兵各个岗位。

  在杨建国看来,主持人不是读稿子,而必须掌握台前幕后,台上台下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万一临场有变心里也不慌。所以,每一次上台前,他总会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写主持稿、跟主办方对接、跟音响师、灯光师沟通……这些都是他必备的功课。他说,一般接到一个活动通知,从听取活动策划方案,再到在电脑前打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这几个字,自己就已经进入了活动现场的状态。

  如今杨建国已过花甲之年,36个春华秋实奉献给了舞台。但杨建国说,如果需要,自己仍愿意站上舞台,和广大观众分享一切的美好。“我叫建国,我跟我的祖国有特别的缘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怀揣梦想,成就幸福人生。”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