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雁苍山  >  文林诗海
     高级检索
 
跑地皮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3月04日 14:01:12

  应敏明

  南方叫“跑地皮”,北方叫“铲地皮”,其实是一回事,说的是古玩第一线的人到城市的街街巷巷,农村的村村落落,挨家挨户去淘老物件。今天,许多收藏家喜欢从古玩市场和拍卖行买东西,这也难怪藏家,因为地皮早已被人淘了近三十年了,也淘得差不多了,货源接近涸竭。连“跑地皮”的人都说,这碗饭已经吃尽了。

  据说大收藏家王世襄和马未都当年也跑过地皮,而且非常有趣,轶事迭出。王世襄那时一有空就拎一个编织袋,骑一辆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胡同之间,也去郊区。有一次,王世襄骑自行车跑到北京通县农村,五元人民币收来一张黄花梨方桌。但除了自行车,又没有别的交通工具,最后只能硬绑在自行车上驮回了北京。还有一次,王世襄和马未都约好一起去京郊乡下收东西,走进一户人家,他们发现一个雍正的漆盘子,主人开价捌拾元,王世襄只出八元钱。在旁的马未都也懂盘子,眼看双方僵住了,心里着急。正巧他自己也看中了一个老花瓶,便悄悄跟这家主人说,这花瓶价钱随你出,前提是那漆盘要八元卖给王世襄。主人想羊毛出羊身上,便答应了。最后,马未都二百元买了个瓶子,王世襄八元买了个漆盘。王世襄是个明白人,笑着对马未都说,你这么着急干吗?我会加价的,还个价再加价,卖家心里就踏实了。古玩行还价也有趣,往往是“坐地起价,落地还价”的拉锯式,其实还价才是真买主,交易就是在讨价还价中完成的。

  说到甬上,它集古之风较早,开“跑地皮”风气者是慈溪人。当年上海闻人虞洽卿的老家慈溪三北,八十年代中期在河滨水泥船上住着许多户人家,平时以收废品过日子,慢慢收上了旧家具。随着宁波城市化建没的推进,这些三北人成群结队地开着水泥船沿着水道来到了宁波,聚集在宁波汽车西站北面的河滨边,白天上街巷收旧家具等老物件,晚上宿在船上。这是甬上最早一批“跑地皮”的人,拖儿带女几十户人家。今天这些人还在,场地几经周折,现在集中在海曙区龙虚路288号一块场地上,但古玩界还是按老习惯称之为“西站”。在“西站”里曾发生过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财富故事。一万元收到的黄花梨大床,卖了近十万元,结果藏家拍了一千多万。一百元收到了明代黄花梨椅子,一转手卖了六十八万,如今至少值几百万。十元钱收来了吴昌硕刻玉成窑笔筒,卖了三十几万等等,几十年来这样的故事和传说很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人欢喜有人愁。至于明清老家具那可真是多得数不胜数,许多早已漂洋过海去了美国欧洲日本台湾等地。

  甬上除了慈溪和余姚“跑地皮”的人多,算下来的郊县就数宁海。宁海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跑地皮”者众。红妆收藏家何晓道先生早年也跑过地皮,别人家“跑地皮”如鸡毛换糖的小贩,要大声吆喝。何晓道“跑地皮”于众不同,每次去农村,都会拎件红妆器物在手里,村人一看就知道收旧货人来了。他的两个博物馆,“十里红妆”博物馆和“江南民间艺术馆”中的一些藏品,都是当年“跑地皮”跑来的。我喜欢收藏二十多年了,也去乡下跑过地皮。我懒,但懒人有懒法,每次去“跑地皮”,我都会租上一辆皮卡货车,备足香烟,每到一个村子,在村口的风水大树下或者村子祠堂门口,借来几条长凳,叫上几个村里老人,边抽烟喝茶,边刺探村中老物件的情报,屡屡得手。

  当初我喜欢收藏是受我在南货行学徒时的任师傅影响,任师傅人长得胖而温和,典型的旧商人。八十年代中期退休后,成为宁海“跑地皮”的第一拨人中的代表人物。任师傅在老街水角凌开了家旧家具调剂行。自己“跑地皮”,也培养别人“跑地皮”。任师傅“跑地皮”跑来过许多好东西。任师傅常说,好建筑里一定有好家具。他从黄坛四堂中跑来一张做工和雕工都一流的清中红木黄杨高嵌床,从箬岙古村跑来七道罩沿的红橱,橱门两边朱金堆塑红灯笼和鱼儿有三尺长,从马岙跑来整套门芯一根藤腰板清雕八蛮进宝图的乾隆年制的屏风。

  宁海“跑地皮”营生的人,出生大都贫寒,没文化,但机警有“脚力”,古玩人风趣地说他们是《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可日行百里。冠庄老杨是山里人,矮小壮实,讲话语句短而坚定,一看就是个有主意的人。当年他结婚时还欠了几千元钱,凭着“跑地皮”,在城里养儿育女造起了楼房,还名气远扬在天台,天台县“跑地皮”很多人都是他带出来的。大溪王老王,人高马大,声如洪钟,浑身有股力道,年轻可担谷二三百斤,他为人极和善,缑城人说起老王跑出来的好东西如数家珍,比如现存宁波朱金木雕博物馆的三十三块一流朱金花板就是老王跑来的。一市大宋老倌和我是忘年交,老倌小个子瘸腿,但跑起地皮来像机械摇船般风快,老倌每次跑地皮回来有东西,都会给我打电话,让我看第一眼,我没看过他决不卖给其他人。今天老倌已不在了,但卖我的东西大都还在,睹物思人,常有感慨。“跑地皮”的人还有个特点,都善惦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老物件地图”。四邻八乡哪个村哪条弄哪户人家有件老东西一时买不出来,都会一辈子惦记着。四时八节都会按捺不住,去上门问问会不会卖,去多了,有时会惹恼主家,撵他,甚至放狗驱赶他。其实,“跑地皮”人不光辛苦,还要时常遭人白眼,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自知。

  “跑地皮”的人长相品性行为各异,对“跑地皮”社会上的声音褒贬也不一。如果说古玩界是个江湖的话,没了这些人便没了这江湖。日积月累,许多“跑地皮”的人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也喜欢他们。只要我一有空,我就会往他们家里跑,看老物件,喝茶,聊天,几成惯例。今天,我还是这样,我觉得这时候的我,状态最舒服,人也最真实。

录入:袁银泽  责任编辑:袁银泽  稿源: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荐 书
·瞧,这些句子都划了!
·棠棣浅香悠悠来
·我终于又有了创作的欲望
·双水
·借鉴创新理念 促进社区发展
·美丽花园 品质社区
·如意职工 挽袖献爱心
·关爱女性 呵护健康
·让耳朵更健康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