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视点

是手环,还是“镣铐”?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4月10日 09:00:52

  素素

  近日,南京河西区域的环卫工人配发了一款智能手表,除定位功能外,工人们只要在原地停留休息20分钟以上,手表就会自动发出“加油”的报警声,并同时在环卫监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报警,这在管理规定里属于“违规停留”,将会生成数据返回分公司进行处罚……

  有网友为此鸣不平:最弱势最底层的环卫工大爷大妈,拿最少的工资,干最脏的活,却要受最严的监督!强奸犯和恋童癖都没见过手环脚环,劳动人民先被伺候上了?用智能手表定位环卫工人,名为督促,实则监视!

  从管理者角度来看,配备手环,可以避免一些环卫工人“在其位不司其职”,但却忽视了环卫工的心理需求。这一举措,暴露出管理者思维的简单和粗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定位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手机、手表、汽车甚至一个小小的别针都可以安装定位系统,可以说只要我们需要,定位技术随时可以为我们服务。近来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今年2月西南地区十多所中小学推出智能校服“管”学生,今年3月深圳为环卫工装GPS定位器考核,里程不足视为出勤不合格,现有南京为环卫工配发智能手表……都引来大片反对的声音。高科技可以解放人类,服务人类,但如果运用“高大上”的技术手段的过程缺乏同理心,内在镶嵌着根深蒂固的权力思维,让人感觉像是被戴上了电子镣铐,那就背离了初衷,必然遭人诟病。

  网络时代,信息化、大数据经常会形成一种权力,对身处其中的人造成一种不自觉的深入控制,容易激发逆反心理。人终归不是机器,不是完全遵循程序,被动受控的。虽说智能手环背后的“即时监控”+“数据管理”,也算管理方式的创新,但仅以此来监控、督促工作,显得苛刻冷硬,丢失了尊重与信任。相形之下,不如换个思路,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或许更有效,也更见人性。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