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专题  >  共建平安宁海 共享宁海平安  >  警民共建
     高级检索
 
市民刘女士:有一种陷入泥潭的无力感 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警醒世人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4月19日 09:41:01

  记者潘璐璐

  “一说到保健品,就要和家里人吵,说我的事情你们别管。”刘女士说,婆婆每天在手机上听保健品直播课,背着家人给保健品公司交钱办会员,买保健品,吃保健品。这几年,家人几乎试遍了所有方法进行劝说,但婆婆仍然一意孤行,充耳不闻。近日,刘女士在“百姓事马上办”平台寻求帮助,希望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但无奈的是,属地限制和取证难导致了执法难。因此,刘女士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广大群众引以为戒,远离保健品骗局。

  老人深陷保健品骗局

  难以自拔

  据刘女士讲述,她婆婆跌入了一个“老掉牙”的骗局。近期,上海某医药制品公司的销售人员出现在宁海街头,以口头营销的方式邀请她婆婆交钱入会,购买“原始股”以换取巨额红利。销售人员还带老人去上海参观公司,听保健课。老人交了13000元成为会员,换回来一堆瓶瓶罐罐,声称这些保健品价值2万多元。而交钱方式部分是通过微信转账,部分是现金支付,没有任何发票、合同等凭证。家人在购物平台上搜索了同款保健品,标价低廉。面对这些事实,婆婆就是不听不看不信。

  如果只是花点钱就算了,婆婆还把这些保健品掺在食物里给孩子吃。家里有个1岁多的宝宝,老人把保健品掺进奶粉里泡给孩子喝,导致孩子喝了以后饱腹感很强,一日三餐不好好吃,人越来越瘦,去医院看了说是营养不良。更让人担心的是婆婆还讳疾忌医。前段时间,她整晚咳嗽,不去看医生也不吃药,就吃保健品,说吃了就会好的。但事实是,过了大半个月也不见好。

  为了唤醒执迷不悟的婆婆,家人想尽了办法。时常向她推送一些关于保健品骗局的民生新闻,婆婆看过后口头上答应不再参与了,其实还在投钱。我们还动员婆婆的同学、朋友一起做思想工作,结果,婆婆反而想拉他们一起买“原始股”。还有一次,婆婆为了办会员向亲戚借钱,数额不小,丈夫一怒之下清理了母亲购买的所有保健品,十分严肃地批评教育了她。但这事消停了一阵后,又卷土重来。刘女士直叹“就跟中了邪似的”。

  保健品套路有多深?

  保健品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竟让众多阅历丰富、甚至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老年人频频上当?

  记者了解到,保健品推销无外乎“四大套路”:免费赠礼作饵、健康讲座洗脑、专家义诊推销、亲情营销维系。

  免费赠礼利用老年人生性节俭的特点,用鸡蛋、挂面等价格低廉的礼物吸引老年人,以此搜集他们的信息,建立初步信任关系。讲座则是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关注健康的痛点,美其名曰是为老年人宣讲健康知识、普及养生理念。在此基础上,老年人往往已被激起了较高程度的购买欲。此时保健品销售还会趁热打铁邀请一些“权威专家”“资深医生”免费为老人体检、诊疗,其实这些“专家”大多是花钱雇来的“托儿”。在“义诊”之前,销售人员早已将老人们的健康状况提前告诉了“专家”,所以老人们都会震惊于“专家”的精准诊断,进而对他们深信不疑。“专家”与销售人员的一出“双簧”,骗得老人十有八九掏钱去病,慷慨解囊。

  在前三步套路“稳定人心”后,“亲情营销”开始贯穿始终。销售人员日日嘘寒问暖,隔三差五上门为老人按摩、做饭、打扫卫生……谁的“孝道”尽得更贴心、细致,与“干爹妈”的“亲情”更稳固,谁就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销售收益。但几乎所有保健品销售人员都会留下这么一句话:“您孩子在我就不来了,保健品也要藏好,万一被他们知道了,他们肯定会说你乱花钱。为了防止家庭矛盾,最好别跟家人说。”

  部门:虚假宣传难以取证

  属地限制执法难

  保健品“坑老”问题由来已久,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查处打击,可为什么这类骗局屡打不绝呢?

  就刘女士婆婆经历的事件,宁海公安表示,上海春XX若涉嫌犯罪,建议去上海公安机关报案。因属地限制无法开展调查,宁海相关部门存在调查取证难的情况。县市场监管局药品医疗器械所人员表示,单单靠口头营销的保健品销售,没有留下法律证据,要抓他们非常难。如今,保健品行业的人学聪明了,熟悉法律法规,开展活动时会避开这些取证方式,没有集会地点,没有线下讲座,出门不带保健产品。就算在线下办会销,场所也不固定,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若出现欺诈等违法行为也很难调查取证。“他们会让老人把保健品的标签撕掉,这样就更难取证了。即便有标签,一看是维生素那种,没危害没效果,也没法处理。”市场监管人员说。

  为避免被查处打击,现在大多数保健品商家寻求更安全的策略——与其生产销售那些可能“谋财害命”的假冒伪劣保健品,不如涉足那些“吃不出毛病,但吃了也没用”的保健品。因此,销售利润高达百倍的保健品依然能赢取老人的心,老人吃几颗“维生素”,基于心理作用感觉身体好多了,而且也出不了什么事。

  “如果仅仅是保健品生产销售行为,相关部门依法打击的依据清晰、方向明确、难度相对较小。但事实上,保健品骗局中的更多问题由虚假宣传引发,这才是认定和打击的难点。”市场监管人员说,销售人员会通过口头方式进行宣传,在微信上沟通,很少留下在法律上有力的证据,让监管部门难以有效执法。

  一位基层民警说,销售人员在小区里支一张桌子,摆几把椅子,拿几张宣传单,放几样保健品,就可构成一个简易“会销”点。由于这类“会销”点数量庞大,流动性强,靠执法部门挨个查处效率低、难度大,一有风吹草动,他们早溜了。

  记者手记:

  权健事件刺破了公众对于保健品乱象的容忍极限,直接引发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拳打击整治,对于虚假宣传、违法广告、消费欺诈、假冒伪劣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委联合部署“百日行动”,以最大的力度、最有效的措施查办治理,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已经形成全面打击的高压态势。但保健品市场危害大、套路深的问题依然存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保健品生产销售企业的营业执照、审查合格证明、税务登记等法律资质齐备。有了这几顶“防护伞”,非法保健品也有了顶风作案的“底气”。

  保健品专项整治工作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但目前来看,监管效率低仍是较大的问题。我县自今年1月18日启动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由14个部门联合开展。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保健品虚假宣传、虚假广告、标签标识不合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规直销和传销,以及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涉嫌诈骗等犯罪行为则由公安机关处理;冒牌“医生”“专家”的非法诊疗行为由卫生部门监管……相较于保健品销售环节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彼此协作”,各职能部门对保健品的监管却呈现出“九龙治水”的态势,衔接不畅、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或许是致使监管弱、执法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录入:童碧珍  责任编辑:童碧珍  稿源: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探索服务新机制
·乒乓球赛 展学子风采
·拥抱春天 让爱飞扬
·快递物业“相爱相杀” 派件代收各...
·跃龙老年大学“银辉”党建闪光辉
·人才政策助力模具行业创新发展
·越溪完成村民“e点通”激活率100%
·两年间看县第二医院完美转身
·黄坛镇人大主席团打通代表联系选...
·县政协机关党支部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