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莘村岙的百年副业——削洋纱棍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5月27日 14:36:19

  文/聪丛图/青菜苗

  莘村岙位于宁海原辛岭乡西北部,沿着一条如同象鼻一样弯弯的道儿绕进去,溪山相映,人烟稠密,竟是别有洞天。于村巷之中,任意拉住一位老翁,聊及他的前半生,无不与“削洋纱棍”这个行当休戚相关。如今大批江西民工到江浙地带民营企业务工,殊不知早在半个世纪前,莘村岙一带就有民工潮涌向江西。

  1

  纱管乃是缠绕纱线所用,而洋纱棍则是加工成纱管之前的毛坯。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从国外进来的用机器织的平纹布被称作洋布。洋纱逐渐替代了土纱,织布梭与纱管等纺织器材也随之兴起。于是,“削洋纱棍”这一行业应运而生。木勺丘村娄道方老人今年八十八,忆及他的父辈已涉及此行,如此算来历史有近百年。

  

  洋纱棍

  莘村岙、金家岙、鲍公岙一带自古出木匠,多是惯使斧头的好手。早期的工匠们,农作之余在自家山上斫树自做洋纱棍,由周大昌等客人上门收购,贩卖到上海。?

  宁波纺织器材厂位于宁波江东木行路60号,慕名前来招收大量木工,1959年时多达260人。这时,工场开到了新昌、天台、龙泉及开化等山区。王孝能、娄森贤、潘银明及娄成松等成了脱产的管理干部。王孝能时任供应科科长,到了1961年,念及家中子女四个,无人务农,不觉顾念重重。作为组织原料的能人,厂里亦是实在难以割舍,直至打了27张辞职报告,厂方见他铁了心要走,才勉强批准。回乡后他凭着原有的人脉,组织乡亲干上了洋纱棍这个老本行。

  随着省内森林的蚕食,逐渐将触角伸向江西、福建等地。1963年农历十二月初六,王孝能组织了七八个青壮年辗转来到江西德兴县曹溪乡大茅山林场上河分场,这是莘村岙削洋纱棍大军首次跨省闯荡江西,业务单子是与杭州梭子厂签的。

  约一个月后的正月初三,天降大雪,整个森林白茫茫一片。一个礼拜过去,积雪难融,带上山的米菜日益减少,王新苗等四五个后生克制着一天只吃两餐。一直熬到十四夜,眼见得米吃完了,思量着再也不能坐以待毙,大伙打起铺盖,沿山滑到农场求助。积雪耽搁,工开不了,带来的盘缠已难以为继,领头的王孝能只得跑到杭州梭子厂请求预拨生活费。

  之后,公社工办开始涉足管理。由公社一级出面与国营林场、纺织器材厂多方联系签订合同,再将用工指标派给各村。

  除了莘王的王孝能,木勺丘的娄森贤、娄涛珊和上田夏福金等都是岙内的主要领头人,其足迹遍布江西德兴、弋阳、全南等二十几个县市,江西全南八一垦殖场的规模最大,多时近百人。福建的尤溪、建阳、泰宁等县,也多有涉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