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视点

诚实守信,永恒的美德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6月10日 08:53:37

  本报评论员

  最近,我县岔路镇高塘村村民娄逢理的事迹感动了整个缑城。为了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我走到哪,就要把好事做到哪”,他印制了自己的名片,分发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老人;为了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他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夜都在镇卫生院、镇养老院度过,善行足迹甚至远至杭州的医院;为了把老人照顾得更专业、更细致,文化程度不高的他,自学护理知识,记录的健康档案足足有上百本笔记本。近十年来,他义务照顾了200多名老人,并为11名老人送终。

  娄逢理的故事让我们从中又看到了中华民族一种永恒的美德——一诺千金,诚实守信。

  这些年来,许多像娄逢理一样的诚实守信故事,在缑乡大地传递出了浓浓的正能量:为了当初的一句承诺,90后女孩胡惊雨,大学毕业后毅然辞去了在宁波的一份稳定工作,来到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达浪坎乡支教,用“最美”的心去履诺,其故事入选市文明办所编的《宁波诚信故事100例》;为了方便海岛孩子上学,“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把孩子安全送到家门口”,为了这一承诺,“最美摆渡人”、原长街岳井小学教师张翎飞,15年风雨无阻护送学生;“烹茶以济行人”,这是前童鹿分村村民童松达家族十代人代代相继的承诺,为了这一承诺,其家族自清朝开始就在黄洋市路廊义务为过往行人提供免费茶水,到他这一代已历经了300余年。这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都是最有生命力的道德标杆。诚信既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最宝贵的品质,更是一个社会最珍贵的资源。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

  曾几何时,有人把坑蒙拐骗作为发财之道,有人把弄虚作假当成晋升之法,有人企图通过抄袭剽窃成就学术之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带来了价值观上的错乱与扭曲。把“诚信”写入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民道德的基石、社会运行的基础,正是为了正本清源,补足精神之钙、校准价值坐标,树立起“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的道德基因,早已融入宁海人的精神血脉。娄逢理等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我们要让诚实守信的好人精神永驻人间。

  要让诚实守信的好人精神永驻人间,需要从自身做起。向娄逢理学习,不应囿于坐而论道、围观鼓掌。我们要比较自身与他的思想差距,学习他的高尚情操与爱心善行,发自内心、言行一致地参与道德实践,让个体的正能量焕发出道德光辉。

  要让诚实守信的好人精神永驻人间,更需从小事着手。不必惊天动地的壮志豪情,生活中所有点滴小事,都可体现个人的道德修养。所谓嘉言懿行,可以是对家中长者的一句问候,可以是对迷路孩童的一次指引,也可以是节假日中坚守的那一班岗,就像娄逢理那样,帮老人端茶送水、拿报告单取药。

  全县各地各部门、各个行业、各个群体,要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投身其中。广大党员干部要起带头示范作用,做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模范,用模范的言行带动广大群众。每一个人、农民和青少年朋友都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事做起,诚实守信、多做善行义举,自觉抵制失信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讲诚实、守信用的良好道德风尚。各社会服务行业、生产经营行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忠诚践行服务宗旨、诚实履行合同契约、真诚兑现各种承诺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有诺不践、失信缺信、坑民害民等失德行为,真正做到取信于人民群众、取信于服务对象、取信于广大用户。

  时代需要诚信精神,社会需要更多好人。在加快打造“两高”先行区、“五好”样板区的新征程中,让我们积极投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来,以娄逢理为榜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宁海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宁海人,做一个知行合一的宁海人,让互助、诚信之风吹遍缑乡大地。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