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文化周刊

赵家山的旧貌新颜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6月24日 09:53:50

  心一

  赵家山位于缑城南五公里处,东临三门湾畔水车港,南对状元峰,西跃前童古镇,北接县城,背依连福景区,邹山仙境,三面环山,双港涟漪碧水交集的出口域,景观幽雅,交通便捷,全村339户,常住人口950余人,以农业为主。

  村内有一株甜槠,腰围5.1米,高19米,底部中空,空径2.8米,高0.8米。据赵家山宗谱记载该村建村有700多年历史,在建村之前,该甜槠就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如今这株见证赵家山村发展史的甜槠依然枝繁叶茂。

  据传邹姓人宋代时曾居邹山东堂屋,故该村又叫邹家山,后迁徙他乡记载不详。而今,章、钱、张、叶为村中大姓。余姓均为章、钱氏之婿多为随妻定居者。

  “赵家山门前荒汘滩,村后光岩山,前有四口井,后挂五条岭,若是不爬岭,须到黄土岭等一等”。村边无良田,靠的是梯形天田。然而“三天无雨田无水,一场暴雨水成灾”,可见赵家山是穷在饿水旁,苦在峻岭上。

  赵家山地处白溪和杨溪交汇沿岸,溪床高,上游一场暴雨恐能泛滥成灾,“三年无大水,份份是财主”这句顺口溜就充分说明了洪水给该村造成的惨重损失。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视下,该村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修筑从象鼻头至石舌章桥头这段长约500米的重点大坝,“爆破取材,砌石垒”,村里掀起兴修水利热,“肩扛畚挑,运土填方”,全靠村民自己动手,工地上全是村民川流不息的忙碌身影,“男女老少齐出动,一年四季不停工”的豪言壮语连响了五年,终在1956年春基本竣工,却不料被当年的“8·1”台风毁于一旦。在巨大的打击面前,村民没有灰心,振作精神,对大坝加宽加高,经过多次修筑又被洪水冲毁的严峻考验,但始终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先后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一直筑到2000米远的马婆园村接界。这是赵家山投入劳力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水利工程,在日后十多年的抗洪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溪防洪堤坝已绿树成荫。

  1960年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计划开凿一条从洞潭至马婆园村的引流灌溉渠道,全长3000多米,上段都是岩石山困难重重,工程量大。后来在村干部的统一领导下,苦战了多个春秋寒暑,终于在1967年冬全线开通,并逐年将大片沙滩旱地改造成良田,现在全线都是“三面光”渠道,这“苦在当今,利在千秋”的自流水源将造福于子孙后代。主宰了数百亩田地灌溉及村民生活用水的源泉。

  随着洞潭大沸渠道的畅通,在村下角建造了水轮泵发电厂,利用引流水源、发电照明,这在当时农村能实现“火树银花不夜天”是何等的欢呼雀跃的事情呢,村民们相互欢庆的场面,村里的老人至今也难以忘怀。

  忆昔农耕苦,倍思越岭艰。连头山岭道弯路程远,后门坑岭路狭窄凶险,顺应时代的春风,1982年春着手先抓二岭,随弯取直,缩程过半,优选通车之道,但遇沿山一带悬崖峭壁阻隔,岩势极其凶险,坑深且陡,横岙生峰,困难重重;经集思广益,立志攻关,决定“向悬壁开路,要岙峰低头”,炸凶岩,劈山峰,用碎石填补深坑,苦战二年,于1984年秋建成连福公路。当年,狠抓机遇,继二岭之后,又将屠岙岭选道扩建,经过破山开路,炸平岭尖,时及一年,开启便捷,直通农田,为村里农耕以及今后的开发旅游都提供了便利。

  1995年春,七旬老人章能官,目睹后门山至百步岭陡峭,石径易滑,经常有耕牛到此,跌落悬崖深坑伤亡,旧时,农家种田犁地全靠耕牛,村民痛心不已。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石匠手艺,义务改道寻石铺路,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声声入耳,从黎明直至夜幕,历时半年,终于改道完成,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耕牛跌落事件,他的见义善举,为公德春鼓,敲响四方,被政府作为专题进行报道,有德之士纷纷效仿。翌年,钱子方见他人助人为乐之举倍感敬佩,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他亦义务为和尚田修建道路,至此,五岭焕然一新。

  兴修水利、志改五岭,而今的赵家山已旧貌换新颜,绿树成荫、碧水潺潺,连福景区,邹山仙境,紧紧相连,四处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新华杯·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责任编辑: 邱雯雯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