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在希望的田野上

——宁海土地流转纪实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7月04日 09:02:26

  记者方景霞 通讯员仇丹娅苏敏宣

  连绵阴雨,长街镇浦东村的路上少有行人,该村妇女陈武球创办的服装加工厂里却是一片火热的生产场景,“工厂工作服、校服,最近一直在赶订单。”

  陈武球的丈夫是浦东村村民胡余聪,与朋友合股在水车村创办了宁波菲力嘉泵业有限公司。这对创业夫妻,十多年前和许多农民一样,靠种地为生。两人生命轨迹的改变,源于一场土地改革——流转。

  萌芽:23个玉环人来明港种西瓜

  宁海地处丘陵地带,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典型农业县的宁海,饱受耕地少而分散、质量不佳、耕种条件低下等问题的困扰。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长街等东部地区不少农民外出创业或打工,无暇顾及家里的田地,弃耕抛荒的现象时有可见。

  1998年以来,县有关部门累计投入数亿元资金进行土地改造,建设标准农田,并加大对标准海塘、水库、河流堤坝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时间,一眼望去,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98年以前,农民私下里的土地转租,租费每年最多只有四五十元。“改造后还是按照以往那样分田到户吗?到时候有的农户种地,有的不种,不可避免又会出现抛荒现象,且都是各种各的,几乎是‘历史重演’。”2001年,时任明港镇(现合并到长街镇)镇长的冯继红在当时的茅洋村标准农田改造完成后,陷入了沉思。正在这时,有几个玉环人来到该村,要租用土地种植大棚西瓜。趁着田地还没有分下去,冯继红和镇村干部灵机一动:何不租给他们种西瓜,顺便带动本地西瓜产业发展?于是,镇村干部说服村民统一转租给玉环瓜农,以提高租价。最终,茅洋村的土地以300元/亩的价格租给了23个玉环瓜农。而随着西瓜效益的提高,当地的西瓜产业蓬勃发展,明港和长街一带成了“大棚海洋”,土地租金也年年跟着涨,300元/亩、400元/亩、700元/亩……最终涨到了1000多元每亩。

  推广:87%的土地流转率奠定现代农业基础

  2002年,长街镇浦东村向镇里提出了土地改造申请。当时,茅洋村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已经为人所知,长街镇决定推广,并和浦东村来了个“约法三章”:一是改造后不能分田到户;二是改造后统一流转;三是需要种地的村民,村里统一留下一块自种区,让村民选种。其中第三点,既保障了农户种地需求,又避免了田地分散。

  然而,不能分田到户,始终与中央有关政策相违背!为此,镇里想出了先拟分配到户,再让农户出具委托村生产合作社实行统一流转的委托书,以此打政策“擦边球”。尝到甜头的农户自然是百般愿意,浦东村至此成为了长街第一个实行土地统一流转的村,流转率达100%。当年,该村引进了西蓝花种植,收到了200多万租金,轰动一时。

  这一新颖的土地流转模式,吸引了更多农业企业的注意。在大和水产、国盛敦成农场等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下,长街、越溪等东部地区率先掀起土地流转的热潮。截至2008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多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了87%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0万亩,初步形成了集贸工农于一体的“订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

  这场革命使我县的农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了原先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果:农民增收产业规模化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在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此时,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宁海人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万亩西瓜基地、万亩蔬菜基地、万亩小水果基地、万亩柑橘基地、万亩水产养殖基地等六大万亩基地盛名远扬。成熟的土地流转模式、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吸引了一批批远近县市(区)前来调研考察。截至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已经达到52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5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59家,联系带动6万余户农户进入市场。

  这场变革,不仅为我县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更解放了农村劳动力,鼓足了农民的腰包。陈武球的服装加工厂有9个工人,都是本地村民。厂里的工人告诉记者,土地流转收取租金后,还能在服装加工厂上班,每月收入也有三四千,双重增收,还能照顾家里,一举多得,比种地好太多了。

  不仅如此,土地流转还使一大批农民的思想从根本上得到了转变。伍山村洋岭自然村村民伍松斋家里原本有7亩半的地,10多年前土地流转出去后,到西店创办了手电筒塑料成品加工厂。但他始终挂念家乡,2008年又回到家乡洋岭自然村创办了厨房用品加工厂。去年,他注册了禾隆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准备做订单农业。“最早的时候也种地,但只是小打小闹,这次我准备引进一批新品种,做高端精品农业。可以说,土地流转,让我的人生变得异常精彩。”

  伍松斋还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刚大学毕业,拉了五六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准备创办农产品网络销售公司。和其儿子一样,宁海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乡,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种,以期未来的丰收。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