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梅花香如故

——走进岔路镇梅花村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7月15日 08:44:34

  阅读数:228 本文字数:1370

  记者何莎莎

  沿着214省道一路驱车,行至“白岭根村”公交站牌后,拐上梅花大桥,“江南红村,浙里梅花”字样便跳进记者视野。

  原名白岭根的梅花村,位于我县西南部岔路镇,面山临溪。1947年1月,中共上海党委重建浙东游击根据地,召开了“上海会议”,宣布成立中共浙东工委,并作出“台属地区作为发展浙东游击战争的中心、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决策,确定在宁海召开一次浙东地区干部会议。经考察,确定白岭根村葛希曾家为会议召集地点,会议时间为同年1月底。在中共宁海县工委的统一安排下,葛希曾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并精心组织全家做好内线安全和膳宿接待的准备工作,还要求家中每一位成员做好牺牲的准备,万一出事,宁愿杀头,也不暴露地下党领导和同志。

  会议开了两天,由浙东工委书记刘清扬主持,参加会议的还有上海分局驻浙东党代表顾德欢,浙东工委军事干部张任伟等。会议期间大雪纷飞,积雪盈尺,全村梅花盛开,顾德欢提议定名为“梅花村会议”,白岭根村因此得名“梅花村”。

  “开会那年,我刚好10岁,只是模糊地记得那时家里陆续有‘亲戚’前来,但这些‘亲戚’来做什么,我并不知道。”葛希曾的女儿葛翠女今年81岁,回忆当年的情况,她只记得那时自己被安排在厨房,帮母亲打下手。关于会议情况,她也多从留存在家的有关书籍和材料中获悉。

  横在村前的白溪,为梅花村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地利,但也一直是村民出行的难题。“后有狼萁山,前有白溪滩,三碗薄粥填肚心,有女难嫁白岭根”是解放前梅花村的真实写照。梅花村党支部书记杨良照告诉记者,多年来,梅花村仅依靠村口的一座只有1.5米宽的石板桥与外界相连,一些村民甚至还冒险趟过白溪溪滩出行。一遇暴雨,溪流暴涨,不管是石板桥还是溪滩,都要被淹没,出行极其不便。

  在白溪上造一座大桥,是梅花村几代百姓的集体守望,也是各级领导牵挂在心、当地政府为之努力的一件民生大事。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全长260米的梅花大桥终于建成通车,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这也为梅花村的发展架起了桥梁。

  梅因村而生,村因梅而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梅花村会议,纷纷前来重温红色记忆,感受红色情怀。2017年,时逢梅花村会议召开70周年,我县在梅花村举行纪念活动,再一次为该村发展红色旅游指明了道路。

  翻修会议旧址、挖塘建池、建造红色长廊、打造红色记忆博物馆……两年来,梅花村依托革命老区优势,大力发展红色经济,走上了红色脱变之路,今年6月,村里便接待了4000余名游客。

  “村里有了人气,但习惯了依靠手艺和打工谋生的村民不知道怎么做旅游生意,我就出来打个前站。”2018年3月,梅花村村主任杨良军带头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农家乐,为了契合红色旅游主题,他推出了忆苦思甜饭,没想到生意还真火爆,去年一年实现了25万元的营业收入。杨良军“首战告捷”打消了不少村民的顾虑,上门“取经”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年,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村民王瑞振家建起了村里的第一家民宿。

  “去年,我们从村民手中承包了60亩梅园,重新种上了梅树,除了观赏游玩外,还能制作梅酒、梅干等加工产品,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杨良照说,村里还计划引进社会资本,村集体将以入股的形式,来打造山水田园休闲区、乡村旅游服务区和养生度假体验区三个主题功能区块组成的景区。

  峥嵘岁月热血留青史,明媚山川梅花启后人。梅花村见证了浙东革命的开篇与胜利,也将继续见证村民为实现美好生活的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